火枪洗明路_第二章 千户抵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千户抵京 (第1/2页)

    清晨,冬日初升的太阳泛出缕缕霞光,天地间顿时充满了盎然的生机与活力。村子里的房顶烟囱口飘起了缕缕炊烟,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

    王家堡,一个普普通的小山村,距离北京城也就是步行不到一个时辰的路程。因为身处官道交通便利,且便于补充给养,所以很多商队都会选择在此落脚休整。

    突然,村外传来了一阵阵马蹄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村民们和商队的伙计们都放下手中的活计,抬头向传来马蹄声的方向望去。

    过了一会,一小队骑兵出现在村民和商队伙计的视野中。

    这队骑兵共有九人,他们身上穿着较为轻便的棉甲,连人带马尽是尘土,他们到了村口便停了下来,。一名一脸横rou的大汉对身边几名同伴说道:“估计这里就是那些百姓所说的王家堡了,大头,你带着两个人去村里给马喂食喂水恢复下马力,其他人和我去村子附近的山坡上观察下情况。”

    说话的大汉腰间挂着一把腰刀,后背上背着一杆做工精良的火铳,在腰带上还套着一个装手铳的皮套子,马鞍一侧还挂着一把飞斧,可谓是武装到牙齿。

    “少掌柜的,看这些军汉的打扮,应该是官军的夜不收,估摸着是来探路的。”一名管事装扮的中年男子对着商队年轻的掌柜说道。

    明代的夜不收,也就是斥候。主要承担的是军事情报活动,包括平时及战时的情报侦查与传递,乃至从事间谍活动、劫营、烧荒、劝降等任务。

    小村一旁的小山坡视野很好,站在坡顶上,村子周边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尽收眼底。尤其冬天,树叶已落,草已枯败,更便于观察。

    带队的小旗官带着剩下的五人不一会便爬上了山坡顶处,拿起一个圆筒便放在右眼前面看了起来。

    “张头,怎么样,有啥情况没?”一名年轻的夜不收问着正在用千里镜的夜不收小旗官问道。

    张东旭,威海卫左所千户庞帅麾下夜不收的一名小旗官,原是辽东流民。天启二年,庞帅从数万流落到山东的辽东难民里招了几百名新兵,武艺还算可以且识的不少字的张东旭,被选进了明军中的精锐夜不收。

    “没啥情况,这都快到天子脚下了,要还是有贼人出没,那这个地界的官早就砍头了。小七,过来。你替我看着,老子先歇会。”张东旭说着话,便把手里的千里镜塞到名叫小七的人手里。自己则坐到一旁,拿起自己的一长一短两杆火铳开始保养起来。

    “这位军爷,不知几位军爷到此有何公干?”闻讯赶到的王家堡里长向正在喂马的夜不收问道。

    “这位里长莫担心,我等是山东威海卫左所千户庞帅庞大人麾下的夜不收。前几日,威海卫大捷,尽斩来犯倭寇。斩首首级和缴获物资要押送进京,我等是为押送大军探路而来。里长不必过于担忧,我威海卫左所上下,均军纪严明。此次大军过境,绝对会秋毫无犯!请里长放心。”正在喂马的一名夜不收看着眼前战战兢兢的王家堡里长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军爷有什么吩咐,可以告诉在下,在下必定用心cao办,不敢耽搁军爷。如有招待不招,请军爷多多包涵。”里长听完夜不收的话,也不敢全信。毕竟除了戚家军,大明朝其他的兵马能说的上军纪严明的还真没有几个,杀良冒功的事可是不少。

    看着眼前的老里长并不是很相信自己说的话,夜不收大头也是很无语。这个时代,这个时间节点,大明朝的军队确实谈不上军纪严明,更别提什么秋毫无犯了。

    喂完马闲着没事,大头便和这位里长还有几位寻过来打探情况的几位商队管事攀谈起来。大头要告诉他们,庞千户手下的军队和其它的大明军队有着本质的区别,最起码,威海卫左所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是其它大明军队所没有的。

    为了更直观的介绍威海卫左所和庞千户,大头干脆直接就唱起了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当大头唱到“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并准备解释歌词内容的时候,威海卫左所的队伍也来到了。

    “唰、唰、唰、唰。”一阵整齐的脚步声由远到近传来,期间还伴有一阵激情而又悠扬鼓声和笛声。此时如果有英国人在现场的话,肯定会说,这不是掷弹兵进行曲吗,怎么会出现在大明朝,谁教的?扯远了,回到正题。

    这是一支由三十名骑兵,四百名火铳兵,二百名民夫外加六十辆满载的辎重车组成的队伍,绵延数里地。

    “嚯,你们看,这些个大头兵长的真壮实,比其他卫所的那些邋遢汉强多了,怪不得能打的过倭寇呢?啧啧,真壮。”

    “唉,你们看,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