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千秋大业 (第2/2页)
算人才的人才,肯定触怒当朝诸公。 “夏尚书,你这是让我帮你得罪人啊!”徐景昌感叹道。 夏原吉嘿嘿一笑,“国事为重,定国公辛苦一些吧!” 徐景昌笑了,“行,我去和蹇尚书协调……其实要说服他也不难,就是要给吏部也配上四个尚书!” 夏原吉瞬间瞪圆眼睛,“定国公,你可不能纵容他啊,现在通政司下面也只有四个参议,你不能让吏部喧宾夺主啊!” “那你户部呢?”徐景昌淡淡道。 夏原吉道:“户部?你想用谁,我就照办。我肯定唯命是从,你只要多给我几个尚书就行了。” 徐景昌直接翻了翻白眼,别跟我装孙子,我又不是笨蛋。就算是我推荐的人,只要坐上了户部尚书的位置,也要为户部利益服务,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过夏原吉也属实说对了一些……户部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衙门,增加几个尚书,每人负责一摊,还真不会撼动通政司的地位。 但是让吏部做大,结果可就不一样了。 “老夏,事情就说定了,我去帮你安排。” 徐景昌答应妥当,可谁也没有料到,转过天的一个消息,直接把当朝诸公弄得不会了。 “定国公,根据江西急报,太子殿下去了鄱阳湖。”方宾脸色凄苦……朱高炽去了鄱阳湖,泛舟湖上,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接下来的一句话,立刻吓死了一片人。 “太子殿下借口游湖,去劝说鄱阳湖水贼了!” “什么!” 黄观惊讶的站起来。 吕震、刘观、杨士奇、杨溥……全都瞪大了眼珠子。 咱们不能开这种玩笑啊? 鄱阳湖的水贼,虽然不如洞庭湖顽固悠久,但历史也远胜过大明朝。
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之后,就派人进剿,战果是有的,但却始终根除不了。 绵延至今,不敢说是一颗毒瘤,也是顽固脚气,等闲治不好了。 “太子殿下怎么会以身犯险?这不是糊涂吗!那些官吏都是干什么的?难道不知道殿下身份尊重,万一有个闪失,谁能负担得起?”黄观气哼哼质问。 方宾迟疑了少许,哼道:“我看啊,太子殿下就是想学某位状元,跑去泰山,收降山贼,彻底平息江西的匪患……可山贼和水寇不一样,恩科状元也和太子殿下不同啊!” 方宾骂的正是左雨田。 属实山东的治理,给天下做了个表率。 山东有泰山贼,鄱阳湖也有水寇。 朱高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问题是如此弄险,确实有些过了。 “定国公,赶快行文江西,让地方官吏无论如何,也要把殿下带回来。”吕震怒冲冲道。 蹇义和夏原吉也都是这个意思,“要不派遣锦衣卫过去?又或者……定国公,你亲自跑一趟?” 徐景昌心说他倒不是嫌累,而是他走一趟,怎么也要五天时间,到了江西,还要联络朱高炽……不然的话,贸然过去,万一害了朱高炽怎么办? 正在大家伙迟疑的时候,朱棣突然驾到。 “你们谁也不要去!” 天子一句话,乱糟糟的群臣都老实了,大家伙低眉顺眼,不敢多言。 朱棣径直到了中间,一屁股坐下来。 他抬头看了看众人,脸上挤出一丝很违和的笑容。 “朕很高兴,真的!老大有出息了,敢以身犯险,这才是大明太子的气度,朕没有看错人。好,很好!” 朱棣道:“大家伙就在这里,等着太子凯旋,朕要亲自给他庆功,你们都用不着担心,老大有百灵呵护,没事,没事的!” 朱老四的嘴角抽动,怎么看都是言不由衷,也难怪,谁家儿子跑到了贼窝,当爹的能淡定? 此时的朱棣,也不比寻常老父亲好到哪里去。 一天,两天,到了第三天,朱棣直接把徐景昌叫过来。 “不行,朕现在就要去江西,你要是反对,也跟我一起去。” 徐景昌微微摇头,“陛下,臣觉得不必去了。” “你什么意思?” 朱棣勃然大怒,劈手揪住徐景昌,“你给我听好了,老大跟你关系可不错,他现在身陷险境,你要是无动于衷,不论如何,朕都不会答应!徐景昌,你也是当爹的人了,你该知道朕的心思啊!” 朱棣说这话的时候,居然是哀求的语气。 他真的熬不住了。 “陛下,其实臣想说殿下以往不太喜欢陛下亲征,也是存了陛下此时的担忧……父子之间,还是要相互体谅。” 朱棣怔了下,立刻道:“朕当然知道相互体谅,可现在的事情是老大有了危险,你说该怎么办?” 徐景昌淡淡一笑,“其实吧,殿下已经赢了。” “赢?” 徐景昌点头道:“殿下亲自去了一趟鄱阳湖,有十八处水寨,超过五万人陆续离开了鄱阳湖,殿下成功平定了江西的匪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