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九八章 黄歇入蓟城(二) (第1/2页)
蓟城驿馆,位于王宫之北。 这里距离王宫很近,若是从这里出发,只需一刻钟就能入宫,面见到燕王。 对于此,可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这是当年燕王燕职亲自试验过的,也是他对于入燕天下士子的承诺,但有强燕者,必是高官厚禄。 曾经在那蓟城之外,有一座高台,名曰黄金台。 燕王将整个燕国的黄金都收集起来,尽皆摆放其上,若有贤能为燕国效力者,必定封赏,如果说这天下间除了秦孝公外,还有哪一个君王有如此的求贤之心,那只能是燕王燕职是也。 不,比起秦孝公,燕王燕职是更具雄心,将招贤纳士做得更彻底,至于为何秦孝公的招贤令被世人所传唱,而燕王的黄金台却是鲜为人知,这全是因为秦国强盛,秦国最后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燕国,则如昙花一现,自燕职之后,就再也没有崛起过,一个太子丹也是因为刺杀过始皇帝才被世人所知。 驿馆外,街道上十分热闹,往来的齐赵商人呈络绎不绝之势,沿着街道两侧的商铺里也俱是熙熙攘攘,燕国之强盛,展现在方方面面。 这时,一辆马车自街道南边而来,那里是王宫的方向。 马车停住后,一位身着玄色长衣、气宇轩昂的男子从上下来,站到驿馆之外。 身量不算高,也决计称不上矮,七尺之余,身材称不上壮硕,但决计也称不上瘦弱,蜂腰虎背,肩膀处很是宽阔,颔下是一缕长须,直到胸口,负着手,挺着胸,微眯的眼睛望着门匾。 他就这样站着,也不进去,也不出说,跟在左右的持剑侍卫如两座黑塔一样矗立,动也不动。 终于,驿馆中正在忙碌的驿丞无意间朝这边瞥了一眼,紧跟着面色忽然大变,似有惶恐,又似满面堆笑,迎到男子身前。 “上将军,快快有请!” 上将军? 这天下间能被叫上一声上将军的人,可谓是屈指可数,秦国没有上将军,只有武安君,赵国没有上将军,也只有武安君,楚国和齐国是大将军,而韩魏两国的上将军也自然不是此人。 那他就只能是燕国的上将军乐毅。 男子并未抬步,只是在微微颔首后问道:“楚国使者和赵国使者可在此间?” “回上将军,两位使者自昨日入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如今还在驿馆中呢。” “好,你去通报,就说乐毅拜访二位。” 话落,不再理会驿丞,径直走入驿馆。 能看得出,对于此间的布局他是十分熟悉,进去之后哪里都不去,哪里都不走,唯独走到后堂一座屋子中。 此处环境清幽,四下里装饰精美,正是会客谈话的好去处。 鞋子,就脱在门口。 乐毅进去后没有先行坐下,而是站在窗户边,将窗户稍稍推开了一条缝,从这里正好能看到院子里开了一地的菊花。 望着这满院的金黄,乐毅的思绪不知飘到了何处。 他本是魏人,其祖上是赫赫有名的乐羊,就是那个被魏文侯所重用,灭掉了中山国的将军,中山国灭后,乐羊被封在中山国都灵寿,自此乐氏一族,皆在中山生息。 后有中山王姬厝复国,灵寿重回中山国内,乐氏一族势微,有些逃到了赵国,有些逃到了魏国,而他乐毅就逃到了赵国。 犹记得他小时候,就被乡邻族老赞誉为神通,只要是他看过的书,都可以做到融会贯通,过目不忘,为此他读了很多的书,精要研习于兵,研习于法,研习于纵横。 今大争之世,唯有此三者才能经世致用之学,乐毅所学不为求道,只为求官。毫无疑问,他是信用的,遇到了燕王这样的雄主。 自此君臣相和,变法仅仅十年,燕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其国力也是蒸蒸日上,这些他都功不可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