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再见乐毅(三) (第2/2页)
“若是有其四的话,燕与秦素来交好,而楚王却算于我燕国也,此番八国攻秦国,楚王携天下之势,胁我燕国,因此纵然外臣应了楚王,只怕我王也不会应吧。” 乐毅啊,好一个乐毅。 这么浅显的道理他岂能不明白,还故意给他装糊涂,这就是要让熊横将话说透,倘若是联合了燕国,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熊横微微一笑,既然他想要好处,那就全部都给他。 “上将军岂不问时也,事也,万事万物可都存于变化之中啊?” 乐毅面带笑意,沉吟起来。 他是燕国主持变法之人,岂能不知道这思变之理,可现在就是闭口不说话,熊横无奈,只得再度说起。 “其一者,寡人以三路而攻秦,灭秦自然是不可能,但自此之后,秦当如孝公之前,只为一西方小国,不可霸天下也。如此区区一小国,纵是联合了燕,又有何用处,何况还有韩魏之国,对秦虎视眈眈,纵然是联盟,又岂能东顾,这样的连横盟友,何用之有。” “其二者,方今天下者,强在楚秦齐三国是也,而此番之战后,必生变化,那就是强者唯有楚齐也。齐国者,曾杀燕先王哙,此乃国仇家恨,不可不思不报,因而燕必为齐之大敌是也,而此时此刻,能遏制齐国者,唯有楚国也。” 熊横之所以认为乐毅是攒着明白装糊涂,那是因为他在一开始,就问过了楚王对于此战,有几成的胜算,既然能想到这一点,那必然也就能想到此战之后,天下格局的变化,燕国将处于何种地位。
见楚王蹲了下来,乐毅微微点头,作出了一些认可之势。 熊横见他不语,又继续说了起来:“其三者,寡人当用合纵连横之理也,上将军方才之云,却有些偏颇,燕国地势,列于天下东北,可为连横,亦可为合纵也。连秦则是连横,;连楚则是合纵,合纵所制者乃齐,连横所制者乃赵也。” “寡人也亦有其四者,赵与燕之争,乃在于中山是也,然近些年来,赵军赵雍设九原五原之郡,已有接秦国之势头,赵国之重乃在于西,而非在于东,东就仅有一中山是也,中山之国实则赵之囊中之物,若要取之,燕国何为,因此燕王将心思放在赵国,不如放在齐国,取之合纵而弃连横是也!” 方才乐毅所云乃是四点,而熊横在这四点之后,话还没有说话,他还有第五。 “当然,若是还有第五的话,那就是寡人为燕王献上争霸之策。” 乐毅眼睛微微一眯,向着楚王拱手而道:“敢问楚王,如何个争霸之策?” “哈哈,天下大事皆离不开其地缘是也,燕国之地缘往北乃胡,辟地千里而难教化,王东者乃箕子之国,亦是蛮夷之国,王西则为之赵,王北则为之齐,若有争霸于天下,要么西进,要么则南下。” “可不管是这西还是难,亦是强敌,苦无寸功是也。不过现在机会来了,寡人欲称霸天下,就必须得在此战之后,伐于齐焉,如此燕可乘势南下,各自取齐国之地,各自为好,岂不美哉!” 乐毅伐齐,就发生在几年之后,说明燕国对攻伐齐国,是有需求的。 熊横就是根据历史的轨迹,来提出这一点,顺应历史的发展,大家一起攻秦,大家再一起攻齐,等到这两个差不多残了,就只剩下一个赵国需要料理了。 楚王的话到这里就全部说完了,而乐毅想要知道的楚王也尽给他了,现在就看对方的反应了。 “不知楚王何时愿下国书,与我燕国为盟呢?” 常听人说,燕国的上将军与燕王攻守同步,宛如一人,今日一看果然是如此,连与燕王都不商议一下,就直接询问起来日子。 熊横大笑起来:“寡人一诺千金,国书事小,随时都可!” “那倒也是。”乐毅又微微一思:“不知此番攻秦,函谷关楚王该如何用兵呢?” 他其实是再问,以谁为率军主将,堂堂楚王自然不可能亲自去指挥的。 “寡人以为匡章,上将军以为呢?” 乐毅沉吟片刻后道:“楚王英明!” 看来以匡章为主将,他这个燕国上将军也没意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