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九章 公孙丑潼关拜楚王(一) (第2/2页)
孙丑。 经过这半年多的观察,还有莫敖陈均所收集起来的情报,让熊横对于这两人有了个充分的了解。 公孙丑勇猛精进,善于实干,更是精通兵家治军之法,将其安排到巴郡这种地方是最合适不过的。万章多才睿智,虽以儒家见长,但却是精通百家之学,称得上是一位思想家,让他留在司礼府将来接左丘的班是最合适不过的。 楚王的用人之才,就昭显在这个地方,对于朝中这些臣子,他心中早就有了安排。 听到楚王问话,公孙丑直接道:“其一者,依照律令,当编户齐民是也。臣之以为,巴郡难以治理,乃在其当地氏族权力,远在我国府之上,秦国治巴郡时,就畅行法家,以行此道,这些年来颇有成效,我楚也不可废也。” “以百户为一里,设里正,以五里为一闾,设闾长一名,其后还有乡老、县尹,如此层层叠叠,百姓皆有其治,皆尊其治,久而久之便可若氏族而强国法是也。” 一番话落,楚王在上首微微思索后点了点头,示意公孙丑可继续说下去。 “然其秦国之法,重在酷吏,连坐之法,重刑之法,皆是苦于民也,正所谓载舟覆舟,正是此理,法不可以太甚,甚则失民心也,因此这其二者,当时减法也。” “所为减法者,又有其二。一则,给贵胄以封地,以利而诱之,尊于我王;二则,取消秦国残酷法令,实行我楚国律令,如此则庶民知于王,氏族尊于王,以此仁义而化之,以固楚王之治。”
公孙丑这一番话倒是给熊横提了一个醒。 将来楚国还要行郡县变法,到时候必然会学习到秦国的律令,可秦国律令当中太过严苛的一部分,也必须要去处,公孙丑倒是可以在巴郡先做一个试点。 楚国不同于秦国,秦国是上至乡里,上至秦王,都用一秦律,不管到了何处都是一样的,而楚国的郡守到任之后,甚至可以立法,公孙丑是有这个条件的。 熊横早就看到了法家治国的长处与弊端,楚国想要变法可以学秦国,但是一定不能全部都学,最好的策略就是当学汉武帝那样,名义上是独尊儒术,可实际上还不是外儒而内法,让儒家将法家稍微软化一下。 这也正是他任用儒家士子在楚国掌权的用意。 当今天下,正是礼乐崩坏,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时代,什么叫做礼乐崩坏,就是旧的已经没办法用了,但新的还没有迟迟确定下来,一直会造成混乱。 大周的那套礼乐已经被天下所淘汰,涌现出的百家思想,就是贤者们在思考天下将来的走势时,所创造出来的,现在正是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的时候,谁也不知道统一到底是什么。 按照历史而言,这种碰撞一直持续到汉武大帝的出现,才是彻底的终结。 “寡人特许你到巴中之后,一切都按照你所思去治,甚至律令法度,你皆可定之,公孙尽可放开手做,寡人倒是要看看到底会成何样!” 受到楚王的鼓舞,公孙丑神情也显现出一丝激动之意。 既是被委以众人,那最怕的就是束手束脚,楚王的一席话,无疑是给了一剂强心针。 “大王,臣还有其三者,乃教化之。天下之民,不管东西,也不顾南北,皆有所不同也,然其人者无不是五官四肢,无不是食稻谷而啖rou食,为何相差如此之大呢,臣之以为皆是因为地利不同,而教化不同也。” “大王试想一番,若是有一人生之于北,名胡,有一人生之于南,名楚,二人自幼被同一先生教导,其弱冠之后,又能有什么区别,教化的好处就在于此。” 也许是担忧熊横听不明白,公孙丑又问他解释了一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