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楚做始皇_第二六零章 公孙丑潼关拜楚王(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零章 公孙丑潼关拜楚王(二) (第1/2页)

    熊横微微一笑:“对于教化之利,寡人早有闻之,就是不知公孙会如何推行?”

    公孙丑紧跟着说道:“大王,对于教化之事,臣如今所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事,那就是在巴中开创郡学。”

    听到这里,熊横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郡学,顾名思义就是一郡之地所创立的官方学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推行教化,至于老师从哪里来,弟子从哪里来,就要看公孙丑的想法和目的。

    “说下去!”

    楚王沉声道。

    “办学之事,一在于师,二在于弟子,这两件事,臣都需要大王的帮助。老师一可用我儒家之名号召弟子入巴中,二可借用大王之名,号召楚国士子以及东方学宫众学子。”

    “有了老师,当然还得有弟子,臣到任之后,会以郡守之名,许之以当地氏族其利,并且告知楚王施展恩德,令臣在巴中开办郡学,凡此巴中世家子弟皆可儒学,将来学成之后可举荐为官,在我楚国任何地方都可,包括郢都。”

    “我猜测巴中氏族们都是欣然允之,等待老者卒,少年成,则人心皆向于楚国,人心皆是向与楚王矣,如此巴中可彻底与楚国一体是也。”

    这不就是汉武帝的举孝廉,再往下一步就是开开考,变成科举制度了。

    历朝历代不管封建王朝被推翻多少一次,都必定会有下一个轮回,这些皆是拜科举所赐,他们将普天之下的士子、普天之下的读书人团结起来,给了他们一个目标,给他们一个通往上层的通道,防止社会的彻底固话,就是靠着这一套,一直从隋朝起到清朝被推翻才结束。

    这是个大计划。

    楚王坐于上首,眯着一双眸子,思绪了良久。

    公孙丑也不知这是何意,只在下方静静地等着,等到许久之后,才听得楚王叹一口气后说道:“公孙真名臣也,寡人得公孙如得教化之利,此事你有需要之处,尽可书信于令尹屈原,寡人自会让他全力辅佐于你!”

    楚王答应的十分干脆,公孙丑心中也不由得意外起来。

    他所提出的这三个要求,第一个与第二个倒还好说,历来郡守也都是如此治理地方的,就是这第三件,可谓是开创性的,没有半点可作为参考,原本以为需要跟楚王好好说道一下,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容易就同意了。

    “臣谢过大王!”

    熊横摆摆手,告知他不必在意:“那还有吗?”

    “大王,臣之前三,皆是怀柔之法,按照鬼谷所云,刚柔并济是也,以柔切入,那必须得有刚准备着,臣这其四,所说的就是这刚。”

    “臣奏请大王,臣到任之后,派遣一将军辅佐于臣,设立一支三千人常备屯兵,驻守于江州城外,以平氏族之乱。”

    前面的都是进取的手段,而这其四这是保底。

    按照楚国律令,将巴中纳入治下之后,治所派遣郡守、郡尉、郡丞,每一县则派遣各县尹,县尉以及县丞,除此还有典狱长,国税司,国赋司,户籍司等一系列的官吏,除此郡尉县尉麾下还需得有缉拿盗贼,维护治安的甲士,典狱长这边还得有役卒,林林总总的一大堆替楚王镇守着各方。

    而公孙丑所提出来的要求,是要在这些之外,再额外拥有一直三千人的屯兵。

    熊横仔细想了一阵后问道:“只有三千可够?”

    楚国来治理巴郡后,那些“顺民”必然会受到分封,按照楚国的惯例,有封地的贵族是拥有私兵的,熊横这么问就是怕公孙丑这三千氏族不够。

    “大王,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三千足矣!”

    “哈哈,寡人可不会忘了,公孙你还有治军才能,既若屯兵,又何须令派遣将军过来,你不正好就是将军,何况你表现出如此的自信,除了你还能是谁呢?”

    他大笑起来。

    公孙丑之意,他心中也明白。

    做王的怕臣子势力太大、拥兵自重,而做臣子的也同样怕自己因此被大王所顾虑,毕竟公孙丑与楚王接触不多。

    他年初入楚国,楚王一开春就离开郢都,征战秦国去了,像私下里这样面对面的沟通,还真是第一回。

    公孙丑站起身,再度行礼起来。

    “臣些大王恩重。”

    熊横笑望着他:“那不知公孙的治郡之策,都说完了吗?”

    “回大王,臣如今所能想到的就这么些。”

    “够了,够了,这么些完全足够了,以公孙为郡守,寡人心可安,是吧,公孙郡守!”

    这一句话表明了楚王对公孙丑的肯定。

    在军营中憋闷许久,难得遇到一个能说话的人,熊横带着公孙丑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