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六一章 楚王与匡章 (第2/2页)
坐定时候,熊横又跟着问道:“我等九国攻秦来势汹汹,到此已有半年之久,却一直都未曾有进攻之举,还有对面那白起,也亦或是如此,寡人无催促将军之意,就只是想知道,将军以为何时为进攻之期?” 连续半年没有一点地动静,各国的君王早就等不住了,也许新郑、大梁、安邑、临淄等这些地方的书馆中,早就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可唯独不见交战的双方有半点的动静,不仅是没有,甚至连试探都没有。 面对楚王的问题,匡章认真思索了片刻:“外臣说话告于楚王,或许今年之内,都不可能有战。” 熊横并未答话,就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匡章又继续解释起来。 “于秦军主将白起而言,兵力少于我等,又是占据天险而以逸待劳,他实在没有主动出兵的理由,在我联军进攻当中,寻找到我等的破绽,再伺机而动将我等一击而败,方为白起之上道,故此秦军不会出动出兵。” “于我联军所云,此番来使攻秦,攻秦则必定主动出兵,然秦军善战,主将善谋,若无十足的准备联军不可轻易出兵,否则会有落败之局。本原本之计策,是定在今年十月之初,船只建造完毕,士卒训练完毕,再向函谷关发动四路进攻,可现在一观南路楚军战局,又想再等等。” 再等等? 熊横不知道他这个等等到底是何意。 匡章的斥候连白起是如何布防的,都能摸个七七八八,对于南路大军攻取江州城,占据整个巴中的事,有岂能不知道。 “寡人不能理解,将军这个等等是何意?”
现下熊横最怕的就是匡章出于齐国的利益考虑,要趁机对楚国提出什么要求来。 匡章虎目闪过一抹光彩,他似乎猜中了楚王的心思。 “启禀楚王,再等等地意思就是再等等,等到秦军向函谷关进兵的时候!” 他这么一说,熊横更加是疑惑了。 “将军可知寡人为何以将军为主将?” 问完之后,熊横随即又回答起来:“齐国大将军匡章者,某于兵事,忠于兵事,乃是寡人所看重的破秦之人,也是上下五百年中,唯一的大将之才,秦国能破将军当流放于史书矣。” 按照楼缓的计策,楚王开始给匡章画起了饼子。 匡章则一只手捋着胡须笑道:“楚王信外臣,外臣岂能辜负于楚王,楚王若是不信外臣,外臣又岂能破于秦?” 就这一句话,匡章的心思熊横明白了。 “自那夜韩氏城遇白起时,寡人就对将军深信无疑了。”熊横语气坚定道。 “好,既是如此,那外臣也不辜负楚王,请楚王替外臣细细道来。其一,今楚军势如破竹,入汉中而下巴中,取江州城而入蜀中,按照如此手段,今年之内楚王必定多一个蜀中郡也。” “其二,外臣猜测楚王之计,乃是一路从蜀中北上,进逼陇西,一路从汉中北上,进逼关中,如此一来秦国压力倍增,以起到无兵支援函谷关的地步。” “至于这其三,那就是楚王错了,错误的估计了秦王与秦太后,外臣则以为秦国看到这等局面,反而会施加压力于白起,只要白起能破敌,一切则迎刃而解;若是白起不能在函谷关破我等,巴中蜀中纵然增兵也无用矣。” 这倒是一下子提醒了熊横。 既然连他都能想到,若是函谷关的秦军不破,秦国的元气补上,楚国占据的巴中就不得安宁,那秦王秦太后如何就想不到,不能在函谷关击败九国联军的话,纵然阻挡住了北上的楚国蜀中大军和汉中大军又能如何。 因此秦国决策层感受到危机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向白起施压。 “寡人明白了,将军所要说的其四,那就是一旦秦王向白起施压,白起则会以兵力不够为理由拒绝出兵,而这时候秦王会再度想办法向白起增兵。” “真要是到了这地步,那不管是秦王还是白起,尽皆宛如一张被拉到极限的弓,一旦失误则必折,而将军所要等的就是这一击而溃的机会。” 匡章剩下的话俱是被熊横所说了出来。 “但白起增兵之后,若是主动出击,将军可有把握将其堂而皇之的击败?” 熊横又问道。 匡章面上自信满满:“白起者,依托于势,若是他主动出兵,则势不再,匡章何惧之!” 好家伙! 万万没想到,匡章还谋划着第二条路子,不愧是数百年来,唯二攻入函谷关的男人,另一个叫做魏无忌。 本来是想给匡章安心的,没想反被匡章给打气。 “好,将军好谋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