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 六一章 楚王与匡章 (第1/2页)
听了楼缓的话,日次一早楚王乘坐崭新的楼船顺流而下。 此传长约二十余长,上高有三层,船舱底部铺设有龙骨,因而才如此的庞大。 船体四周皆设有垛口,每隔垛口都立有一弓弩手可以拉弓射箭,每一层都当是如此,一旦遇到敌人,则可以四面还击,一次运送百余士卒自不再话下。 船首处,乃立一杆大纛,上书一个楚字,如此招摇过市,对岸的秦国斥候必然是看得清清楚楚。 此时此刻,楚王熊横就坐在那船首之处,就是要让敌军看得清清楚楚,以昭示王威。 大船顺流直下,速度极快,约莫两刻钟的工夫,就已越过韩军水寨风陵渡,径直到了齐国军营岸边,早已得到消息的齐国大将军匡章领着上百人的士卒恭候在这里。 自打楚国驻守于潼关对岸打造船师以来,楚王就再也没来见过这位率军主将,就连齐魏燕赵四国的军备如何,也是一概不知。 按照当时的约定,齐魏行走于函谷五道,燕国以山地之军,行于五道之上,与齐魏两军互相接应,还有一赵国,多是以骑兵为主,则伺机而动,以做为掩护。 望见楚王王船驾来,匡章亲自驾驶这战车行到了岸边,因此间岸边没有优质渡口,因而楚王只能从大船换到一叶小舟上来,再慢慢荡到匡章这边。 拉风的确是很拉风,但麻烦也实在是麻烦。 “外臣匡章拜见楚王!” 等楚王下船跳上岸上时,匡章早已行起礼来。 熊横几步过去,将匡章赶忙扶起来:“寡人多日不见将军,心中甚是想念,特此来今日看看,将军不必如此多礼!” 自那日两人在韩氏城会面过秦军主将白起后,不知不觉间关系就亲近了一些,对于楚王其人,匡章是一下子了解了许多,而对于匡章熊横也是一样。 “外臣见之楚王,岂可废礼,楚王身为九国合纵之长,联军之主将,自当到我军中参观,楚王请上战车!” 匡章说话干脆果断,没有多少的寒暄。 熊横上了车后,由他亲自驾车,朝着魏国大营而去。 自在宜阳调整之后,联军全军开拔,向函谷关进逼,之后楚军驻守潼关对面,韩军驻守函谷关对面,而在函谷关外驻守的乃是赵齐魏燕中山宋合计四十余万大军,计划以陆路想秦国进军。 眼下这军营,据此函谷关至多三十里地。 战事从三月之初起,到现在已入八月中旬,转眼之间就是半年过去,在这半年之中,联军竟然与秦军除过斥候大战之外,没有一次真正的交上手,也当真是令人意外。 越过燕国军营,便是齐国大营。 此时此刻,营中早已作出了一副相迎之势,熊横站在战车之上,见得那辕门大开,士卒排列,紧挨这辕门两边,正有数之不尽的冲车依次罗列着。 冲着这玩意,多用于攻城,士卒可以藏身其中,上面铺设有厚厚的木板,别说是抵御箭矢,就是一块也能抵挡得住,可谓是步卒的攻守利器。有了这东西,就算在平原上遇到骑兵冲锋,也可快速地集结成阵形,将其抵御。 “看来这便是将军所思破秦之策?” 熊横手指那冲车说道。 “回楚王,此谈不上破秦之策,充其量只是进兵之法而已。此冲车乃是专门为攻函谷关而设立,较之寻常冲车两边窄小,前后狭长,而且上面所用木板也俱是轻盈一些,在进攻函谷关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也可用之。” “此来半年,外臣对于白起的防御的之策,已是摸熟了一二,白起城寨多是依照山势险要而设立,每每都是据守重要之所,深得兵法之精要。可往往这优势便是其弊端,因为占据乃险要之所,故此是辎重难行,至于滚石檑木之流,也俱是以小而化之,否则绝非人力能运送上去,外臣所设计的冲车刚刚能抵挡,又不至于让士卒负担太重。” 听完匡章一番皆是后,熊横点了点头。 两个高手过招,胜负皆是在这细节当中,决定能否胜利的往往就是这些细节。 “那倘若是白起以火攻呢?” 历史上白起攻楚国夷陵,用的就是火攻,攻鄢城乃是用水攻,然后又精于运动战,歼灭战,可谓是全能人才,一定要多防着点。 “回楚王,此外臣亦有所思。我选择进兵的函谷五道,四处皆是黄土,黄土当中又满是沟壑,多有水源,在行军之时,我军可多带木桶,若遇到火攻,则以黄土加水,涂于冲车之上,以减少损失。” 匡章所云还是挺靠谱的,打仗是不可能不死人的,在战争来临前夕所有准备的,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伤亡、以及失败的概率。 两人一边说,一边聊天,很快就到了齐国主将营帐中。 待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