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9章 兴河西文脉,拆分孔氏!两军并出,逼天下藩王入京 (第4/6页)
“朵颜三卫之地,便适合建新镇!”刘广衡明贬暗吹,换着法逗皇帝开心。 “蓟州镇也北移,去草原上建镇。” 朱祁钰一出手,就要拿下两座边镇。 辽东、东北的军镇,都该替换上他的人,刘广衡给的建议是,以移镇为借口,替换总兵,整饬军心。 而原辽东镇,则以新兵填充,皇帝想派谁去,就派谁去。 有了这几根rou骨头,投靠皇帝的勋臣,必然更多。 “都平身吧,这事就这般定下。” 朱祁钰悠悠道:“朕派李震出京,督促正一道,搬迁至贺兰山。” “正一道乃是道教执牛耳,地位和衍圣公一脉不相上下。” “衍圣公不容有失,正一道也不能灭了教统!” “诸卿有什么办法?” 陛下您就瞎折腾吧! 在辽东征召十万大军,在贺兰山还要征召大军,朝堂有多少钱,扛您这样祸害的? 征召容易,裁撤难啊! 以后有你受的。 “陛下,贺兰山尚且是大明领土,由毗邻银川,可令宁夏镇协防便是。” 张凤老大不情愿:“陛下,瓦剌退去后,西北暂无战事,我朝应该以重建为主,而且陛下可令正一道的道士们强身健体,若有外族攻山,可令其跑去银川。” 朱祁钰送他大白眼,银川虽然依贺兰山而建,但多远路程呢? 你让道士跑过去?还不如让他直接投敌了呢! “张凤。” “朕派正一道去,是想让道教传到草原上,同化牧民。” “总不能让道士去死吧,道士也是明人,朕岂能忍心让孩子去死呢?” 朱祁钰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逼着道教为大明收复边镇做背书。 道教牛耳都被逼去了贺兰山,以后谁敢说,放弃贺兰山? 连道教,都得逼着鼓吹,正一道何其气节,为天子守国门云云。 贺兰山,没人敢丢掉了! “京中隆善寺乃是朕亲建的。” “朕打算牵隆善寺去贺兰山,令宁夏镇建造一座整个西北,最宏伟、最壮观的寺庙,为隆善寺。” “隆善寺主持慧静禅师,佛法高深,常常入宫为朕讲解佛法,朕听完都有遁入了禅宗的念头。” “所以,慧静禅师亲临,担任贺兰山隆善寺的主持。” 群臣狂翻白眼! 还您的座上宾,听说那老和尚,被巡捕营折磨废了,不然能去银川?不就为了保一条性命吗? 慧静被派去银川,必然老老实实做您的忠狗,不敢反刺儿。 您就折腾吧。 “治理河套不易,劝人向善更难。” “但有了正一道和隆善寺,道佛之首,为朕经营河套。” “朕无忧矣!” 朱祁钰又道:“这北孔族人数万,何不拆出一脉,去贺兰山,再立道统,一来教化河西百姓,二来也让河西文人,有了朝圣之所,岂不美哉?” 嘶! 群臣算看出来了,皇帝是非要折腾死孔家啊! 人家孔家多听话啊,您让迁去辽东,就乖乖从了; 您把一个五十岁的宫女嫁给十岁的衍圣公,衍圣公也没说什么呀。 您怎么还不放过孔家啊? 您也是读圣贤书的人,怎么能这么折腾衍圣公的后人呢? “诸卿,是不是认为朕在折磨孔家啊?” “这是好事啊!” “人皆有野心,难道孔家就没有吗?堂堂圣人之子孙,岂能庸庸碌碌一辈子?” “去贺兰山,再立圣统,将圣人的光辉,光照河套,何其荣耀啊!” “当然了,朕会让孔家人自己选,他们若是不愿意,朕可就将这好事,送给南孔了。” 朱祁钰笑道。 白圭咂嘛着,陛下说话的真对。 丁口越多,人心越乱。 衍圣公只有一个,孔家有上千房,岂能都是混吃等死之辈?难道就没有想另立门户的人吗? 当年南孔是怎么来的? 不就是野心滋生嘛! “陛下此言甚是,给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大好事啊!” 耿九畴坦然道:“吾等皆读圣贤书而成人,所以明事而懂礼,岂能不允许河套百姓,读圣贤书、沐浴圣贤的教化呢?” “微臣以为,北孔必然雀跃,此乃流传青史美名的好事啊。” 百官都微微颔首。 只是,你们看是好事,对混吃等死的人来说,却是灾难! “那此事就定了,北孔不愿意,就去问南孔,总有人愿意的!” 朱祁钰道:“朕为河西重建文脉,也是cao碎了心。” “因为,朕希望河西好起来!” “这些年科举,看看北榜的士子,朕都不想说,怎么连本书都读不好呢?” “再看看朝堂上,有几个北人站在这里啊!” “北人又不是脑子不好,都是一样的人,为什么考科举,就考不过南人呢?” “所以呀,朕要为河西立文脉,让他们好好读一读圣贤书,别满脑子放牧,放牧有什么用?放一辈子牧,都不如读一天圣贤书!” 朱祁钰又生气了。 如今的西北,已是各民族杂居,所以朱祁钰是想快速用佛道儒整合思想,切勿被某种不良思想侵袭。 朝堂上下全都点头。 “陛下,微臣就是北人。” “微臣认为,北人不是脑子不行,而是缺少更好的老师。” 白圭坦然道:“微臣幼时求学时,家父走访千里,尚且寻不到一位名师!” “北人文脉不通,盖因名师稀缺。” “如今陛下,拆分孔氏,另立西孔,乃是千古圣明之举,河西文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