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3章 金忠出匣,分大族,析其产,逼缴认罪银,士族闻风丧胆! (第2/7页)
竑顿时头大:“怎么全是猜哑谜的事呀?” 他接过来,仔细端详:“这颗东珠,应该是本地养蚌人手中的,李震把这东西给你,昭示着什么?” “蚌?本地蚌?” 王竑猜不出来。 接下来几天,南直隶进入静默期。 而江西的金忠,离开了鄱阳城。 乘船来到广信府。 三月的江西,天气已经温暖了,春耕也已经开始了。 江西封闭,春耕却耽搁不得。 江西督抚马瑾正在主持春耕。 而金忠第一站,就是上饶。 上饶虽然是广信府的治所,但广信府最富的地方,却是铅山。 铅山的纸,天下闻名。 金忠先拜访上饶陈氏。 这个陈氏,祖上十分显赫,近代于洪武年间,出过一个吏部尚书,陈修。 但陈修在洪武四年卒于任上,后代也没有朝中能臣诞生。 不过,他家女儿长得漂亮,教养得极好,远近闻名。 便以女儿联姻,靠着姻亲关系,其家成为当地显赫望族。 最有名的,就是铅山费氏结亲。 铅山费氏和上饶陈氏,世代有人结亲,至今已有六代了,彼此亲如一家。 而费氏又和余氏世代结亲。 这铅山费氏,乃是三国名相费祎的后人。 上饶余氏乃是宋朝宰相余尧弼之后。 三家又和弋阳杨氏多有姻亲,这弋阳杨氏,据说是杨士奇后人中的一支,也有说是硬攀亲的,和杨士奇无甚关系。 总之,这上饶陈氏、铅山费氏、上饶余氏、弋阳杨氏,形成四大家族,把控着铅山纸业。 金忠拜访的陈氏,当家做主的叫陈应。 是陈修的六世孙。 金忠在江西已经打出名头来,抄出那么多银子,江西没有哪个家族是不怕的。 “陈先生,有礼了。”金忠进入陈家。 陈家住的阔气,宅子没法用几进来形容,只能用占地多少亩来形容。 反正金忠一眼望不到头。 “祖上积攒下来的家资,到了晚辈手里,家世已经开始败落了。” 陈应说得谦虚。 但是,在饶州府抓到的人,有人指认,陈家每年有上百万两银子进账。 四大家族把持着铅山的纸啊。 铅山的纸,天下闻名。 连宫中,都在用铅山的纸。 达官显贵人家,都用铅山纸。 这样上好的纸,卖出去更是赚海量的银子。 “陈先生客气了,宫中都没伱府中气派。” 金忠笑着进了正堂。 陈应脸色一变,金忠这是点他呢。 问题是,他不敢送礼啊,送礼的下场,比不送礼还惨。 锦衣卫就是扒皮来了。 你送礼,等于将把柄送到他的手上。 陈应派人看茶。 金忠苦笑道:“大明处处在打仗,陛下尚在节衣缩食,这茶呀,本督是喝不下去啊。” 拉倒吧您嘞。 据说您在鄱阳城,花钱如流水,还喝不进去茶叶? 江西上好的茶叶、酒,好东西都是你先享用! 那时候你怎么没想想,皇帝在京师节衣缩食呢? 你可真好意思! “大人忧国忧民,晚辈赞叹。” 陈应让人拿出五两银子来:“大人,今天这茶陈家就不供应了,献上些银钱,请兄弟们出去喝茶。” 茶叶折现。 金忠似笑非笑,这个陈应有意思。 “收下吧。”金忠给闫方使个眼色。 闫方收下银子。 蚊子腿也是rou。 陈应做事滴水不漏,让人泡了普通茶叶,给外面站岗的番子奉上茶汤。 “本督也不跟你兜圈子了。” 金忠脸色肃然:“本督在海船上,发现了铅山的纸,你给本督一个交代吧。” 陈应脸色发苦,这就是明抢啊! 原因都不问了,莫须有,就抢。 “大人,这铅山的纸,不是我一家说了算的。”陈应不敢不承认。 贼不走空,锦衣卫既然来了,就得破财免灾。 “你们四家,一家摊二百万两银子,凑一千万两,本督就到此为止,如何?” 什么? 陈应瞪圆了眼睛,一家凑二百万两? 我家哪来这么多钱啊! 这是纸,不是瓷器! 瓷器一件就那么值钱! 纸,几百张能卖上一件瓷器的价格啊? 再说了,你会不会算数啊,一共四家,一家二百万两,一共八百万两,剩下的二百万两谁出呢? “嫌少?” 金忠撇嘴而笑:“一家三百万两!” 陈应赶紧摇头:“提督大人,陈家就算砸锅卖铁,也给陛下凑足二百万两银子!” “给谁凑的?” 金忠脸色耷拉下来:“四家,一共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少一两,本督就杀你家一个人!” 怎么又涨了? 陈应却使劲扇自己一个耳光:“小人说错了,是小人犯了罪,请锦衣卫大人收没家产的!” “这叫认罪银!你家做了什么事,自己没点数吗?” 金忠厉喝。 陈应反手又一个耳光:“陈家愿意认罚,缴这认罪银!” 算你聪明! 金忠知道,一千五百万两,说着数额挺大,但对陈费余杨四大家族来说,只是毛毛雨。 他家做了几十年的走私生意,又垄断了铅山的纸。 家里少说有上千万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