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9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 (第2/7页)
小时。 首辅之位,竞争最激烈的是王文、王竑、朱英和他项忠。 王复因为没有地方当督抚的经验,所以应该当不上首辅,皇帝离不开王复,所以耽搁了王复去督抚地方的机会,估计等姚夔去了,王复就要去地方了。 只是王文和王竑,此二人功劳极大,又是皇帝最重要的心腹,当初姚夔捡漏,因为王文没回京。 如今姚夔不行了,应该是王文继任。 而王文岁数也不小了,当上首辅,估计也当不了几年。 他等得起。 其实皇帝是想让王文当这个户部尚书的,奈何王文喜欢吏部,就在吏部和陈文制衡。 陈文近两年身体不好,今年冬天又去了三亚疗养,所以是由王文秉政。 皇帝倒是雨露均沾,都让当当首辅。 “话说回来,朕搞联赛,就是要繁荣民间体育行业。” “还要办明运会,让世界来参加。” “既然要搞联赛,就不止三大球,棒球、台球、摔跤、拳击、马球、武术都能搞联赛嘛。” “建了场地,就不能闲着。” “现在,民间百姓兜里有钱,愿意为娱乐付费,那么就得听从百姓的民声,为百姓做事。” 哪个百姓想玩三大球了? 朝臣翻白眼,就是您想玩,觉得在宫中无聊,不喜欢听戏,所以搞体育,娱乐自己。 天下人都知道,您不喜欢听戏,喜欢看舞台剧。 这两年写了很多狗血剧本,拿出来让人演。 “今年财政收入再上新高。” “这是好事,但同样的,也说明民间商业高度发达。” 朱祁钰话锋一转:“方才姚卿说的好啊,达则兼济天下,如今民间富户极多,朕觉得应该为家乡做一份贡献了。” 朝臣微微一愣,皇帝又搞什么幺蛾子? “朕打算,从景泰三十年开始,民间推行六年教育,所有适龄儿童,必须读满六年书!” “朕知道,很多家庭供不起这些孩子读书。” “这不就让商贾出钱嘛,民间大商贾每年拿出利润的20%,放在当地教育行业,用作教育支出。” “六年教育,家庭出三年教育支出,后三年,则全部由教育支出来供应。” “无论男孩女孩,必须读满六年书,并拿到结业证。” “尤其是女孩,必须读书。” 朝臣一听,这是好事啊。 教育的国家的根本大计,而中枢能出的教育支出并不多,而且主要用作科举支出,基层教育支出是分润不了多少的。 有商贾掏钱办教育,再好不过。 “陛下,商贾性贪婪,未必愿意支持国家大计吧?”王竑阴恻恻开口。 王竑外号王砍头。 李贤死后,本该由他继任首辅的,但姚夔功劳太大了,大明沥青路遍布全国,可以说姚夔是最大的功劳。 所以,姚夔当首辅,他有意见也得忍着。 这几年,他也想明白了,皇帝是想让所有重臣都当一遍首辅,他也有机会,只要熬死了王文,他就能当。 虽不是首辅,但他也当了太傅。 即便满朝太傅有点多,但每一个太傅,都有足够功劳的。 景泰朝的官位,是最难升的,含金量是最高的。 “谁也不愿意白拿钱。” 朱祁钰笑道:“既然掏了这笔钱,就得给些好处,比如贩奴证,发一张,让他们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贩奴证根本就没用,民间贩奴行业野蛮生长。 甚至,里面有把明人当奴隶混着卖的,官府也不太管,实在没法管,除非都是白人奴隶,能分辨出来。 若混着东南夷、印度奴隶,根本看不出来。 “再给点优惠政策,学校里把他们的事迹挂在墙上,让学生们记得便是。” “中枢再给发一张奖状,表彰他们。” “倘若有商人,不愿意为国家大事效力,甚至阻碍全民教育。” “那么就别怪朕心狠了。” “任何人,敢阻止民族教育根本大计的,一概诛族!” 杀几个,就老实了。 大明什么都不缺,尤其不缺人。 “陛下,那这六年是读社学吗?”王竑又问。 “读社学,把社学分为一到六个年级。” “君子六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本要多多编写,让学校自选,各行各业,都要编入教本之中,让孩子们了解大明,认识大明。” 实际上,现代教育培养的是工人。 朱祁钰真看不上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最没用的东西。 应试教育开始于成化,大成于现代。 成化之前的进士,可不是应试教育。 “陛下,还不学经义吗?”朝臣觉得诧异。 社学的教本,五花八门,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生物、医学、人文、历史、道德、常识、地理、美术、音乐、艺术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经义。 朱祁钰翻个白眼:“你让他们读经义?谁来教啊?就基层那些先生,能教明白吗?” 朝臣顿时不吭声了。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你让他们怎么学经义?六年级念完,才十几岁,再读经义一点都不晚。” 朱祁钰笑道:“除非教育司能批量制造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