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9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 (第3/7页)
经义大才,放到民间去,教导孩子们早早读经义。” “否则呀,没戏。” “再说了,读经义是为了什么?真是明白其中道理吗?哼!” “不就是想当官嘛!” “若民间四亿孩子,都想当官,全都读经义,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 朝臣打了个哆嗦,造反! 遍地都会造反! 读经义就是为了当官,实在当不上,只能想办法造反喽,没条件创造条件。 “所以呀,要培养孩子们,各行各业的兴趣,不要总想着当官,当官没什么好的!最好不要当这个东西!” 朱祁钰说话很违心:“各行各业,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没有差别的。” 朝臣全都跪在地上:“陛下圣明啊!” 废话,在朝的都是政治家族,民间新人上不来,便宜的是他们,他们的子孙就能永远当官了。 “所以呀,等着孩子们心智成熟之后,再读经义,十一二岁,读经义,若有从政的兴趣,朕是欢迎的。” “就算是碰壁了,从不了政,也能靠读过的书,过好这一辈子。” 朱祁钰笑道:“朕为了民间发展,可是cao碎了心啊。” “所以呀,教本要多多编纂。” 挑破了其中道理。 中枢编纂教本,就会夹杂私心,鼓励孩子们去搞理化生,别学政史地,那玩意学会了太危险。 大明的机械人才,不就来了嘛。 可等某一天,朝廷风向变了,皇帝想诏用什么人才,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吗? “民间孩子太多了,现有的社学远远不够。” “要多多增加社学数量,扩大现有社学规模,并从民间遴选出更多的老师。” 说到这里,朱祁钰笑道:“朕这些年,收养了百万孩子,已经有二十几万长大了。” “读书的很多,去民间当一个老师,绰绰有余。” “尤其很多女孩,去当老师是最好的。” “等景泰三十年,扩大社学规模之后,朕就将这些老师,派下去,哪里缺老师就去哪里当老师。” 当初皇帝就说了,收养孤儿,就是为了教育和医疗。 时间过得真快呀,距离景泰十年,已经过去十九年了,后天就是景泰二十九年了。 “规模较大的社学,要有球场,要有球,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打球玩。” “还要养一匹马,让孩子们会骑马。” “一旦有一天,受征召上战场,不至于什么都不会。” “这些费用,都从地方教育资金里出。” 就是本地商人出。 “当然了,出教育资金的商人,是本地的大商人,年盈利在100万以上的,小商人没几两rou,大商人赚的太多了,这也是平衡之道。” “若地方年盈利100万以上的商人较少,那么就适当调低标准。” “若有人故意控制盈利规模,或逃避缴纳教育资金的,不要杀,贬为奴隶,去乌斯贜挖山去,家产充公。” “李秉,你来负责。” 李秉做事周到,肯定不让那些商人钻空子。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啊。” “民间孩童数量激增,首要保证儿童医生的数量,其次要保证儿童必需品的供应,然后就是社学的质量和数量。” “即日起,社学改为小学。” “民间各村,必须最少有一个小学,数量不限,鼓励民间大户人家,出资办学。” “争取让所有孩子,人人都能上学,是必须上学!” 这一点朝臣上下都非常支持。 “明年开始,内帑出一千万,中枢出一千万,用作教育资金。” 朱祁钰道:“学生用的教本,最好人手一套。” “最好每个小学都有乐器教室、绘画教室、机械教室、实验教室。” “要有大cao场,用作体育运动、练习骑马。” “必须要有图书馆,课外读物最少有一千本,少的就让富户捐,简单的经义,必须放在图书馆里。” “并严格限制,报纸上的不良信息,进入校园。” “像乌斯贜、青海刚刚并入大明不久的省份,要扩大社学数量,让孩子们说汉话,不许再说臓文和蒙文。” 朝臣又增加很多建议。 “朕觉得,最重要的是提升口才。” 朱祁钰认真道:“你一肚子本事,却说不出来,有什么用?” “陈嘉猷带来的西夷,朝廷刚安置了工作,他们就如鱼得水,原因是什么?” “会吹牛!” “他们有多大本事朕不知道,但吹牛个顶个的厉害!” “这就是口才!” 王复哼了一声:“那种华而不实的人,要他们有什么用?陛下若让天下孩子变成那般,那岂不遍地是骗子?” “朕没说是都要会吹牛,而是会表达,勇于表达、善于表达。” “明人是什么性格?内敛、踏实、勤劳。” “再看看西夷,他们是开放、会吹牛,嘴上功夫了得,落到实处能有十中一二就不错了。” “但给人的观感却是,他们很全能,什么都会。” 朱祁钰道:“所以,朕希望孩子们,会表达,但不能过于浮夸,像欧罗巴人就浮夸,这一点不可学。” 朝臣琢磨着皇帝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