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隋国篇:挥动翅膀的枢纽国 (第4/6页)
人是要命。 这也是波斯人反抗剧烈的原因。 若明人愿意和平相处,他们也会顺从的,可明人狠啊,他们要的是生存空间,而不是人。 截止到景泰六十四年,隋国总人口4200万,汉人3700万,波斯女子嫁给汉人后,自动转入明籍。 男子是娶不到汉女的,没有汉女会嫁给他们。 因为不敢。 明女在世界上都是香饽饽,哪有铤而走险嫁给外国人的,万一外国人造反了呢,全家都得吃挂落儿。 这就造成了,大批波斯男子被迫娶了外夷女子,生下的孩子还不是明籍,就成了黑户。 隋国有很多黑户的。 但隋国的黑户日子过得可不咋地,隋国缺水,地理环境又造就了土地荒漠化,产粮区在大高加索山南麓,而传统的波斯人,被挤占得被迫进入了扎格罗斯山脉生存。 高原山脉里,能种植出来什么啊? 大隋粮食,基本靠东欧平原供应,主要人口生活在大高加索山南麓平原里。 为了防止土地荒漠化,隋王禁止在非产粮区种植粮食,将很多地区划为保护区,表面上保护水土,其实就是饿死黑户。 若黑户出来造反,那就更好了,正愁找不到你们呢。 穷山恶水出刁民,这片高原气候环境恶劣,全是刁民,但那是古代战争。 当代战争,兵卒都成了消耗品,本质是军械的战争。 人再厉害能厉害过大炮吗? 隋国炮兵七十万,常备大炮200万门,号称万炮之国。 没战争还去轰几炮呢,何况敢出来造反呢? 黑户只能在山里苟延残喘。 饭也吃不饱。 买粮食是要看身份证的,黑户哪来的身份证,关键他们长得和明人不一样啊,借身份证都没用。 在隋国,粮食是大问题,所以粮店都有士兵站岗,对粮食管制是极严的,这就造成了黑户在山里自动减员。 至于偷着种粮食,巡山队是配枪的,几天一巡逻,不说击毙,就说把种下的种子刨了,那不就饿死了嘛。 根据估计,隋国约有500万黑户。 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个地形永远清理不干净的,就像老挝和柬埔寨,根本就清理不干净。 当时还有世界上最厉害的清理兵倭军呢。 倭军搞清理,那是世界上最顶尖的。 论凶悍论残暴,世界上没有哪国兵比得上,皇帝还肯投巨资呢,就那样东南亚清理的还剩下约5%人口呢。 清理这片高原的时候,倭军就很少了,也不能用明人上吧,阿富汗人属于出工不出力,抢东西往上冲,杀人往后撤。 但架不住大明长时间占领,终究有一天,残存的人要么被同化,要么彻底消失。 隋国最终定都在埃里温,改名为大兴。 隋国是天生的霸主国,从战略角度,疆域堪称完美,整个国家坐落在高原里,全是易守难攻的地形。 而首都,又是建在大高加索山南麓,夹在厄尔布尔士山和大高加索山中间,又在里海和黑海的中间,绝对是天选之地。 正常来说,整个伊国和隋国全境,坐落在五座山中间,绝对的易守难攻。 但隋国和伊国切分开来,两国同样都有天选之地。 问题是,伊国全是沙漠,全是荒芜地带,绝对不可能成为隋国的对手。 隋国甩掉了伊国那片沙漠后,立刻成为西亚的霸主国。 历史上,这片高原,仅有蒙古人一次攻克过,再也没有任何国家统治过这片高原。 隋国,和波斯人建立的传统国家不一样,波斯人是很自信的,自信到了自负,他们和明人不一样,明人是谦卑好学,这就造成了明人容易自卑,而波斯人是极端自信,乃至自负。 正因为统治这片地区的是隋国,是谦卑的明人,明人最擅守。 所以这片地区永远不会被攻克了。 萨法维汗国被明军攻克,就是因为自大,他们压根就没想过,明人会采用几百年前蒙古人的战术,还是同一个地点,萨法维汗国又倒在历史里面。 而隋国,在奥斯曼帝国战败后。 又得到了黑海边上的一大片领土,基本是能吞多少就吞多少,几乎疆域达到了奥尔杜地区,这块地方,就是把小亚细亚半岛按照大陆地盘给切开了,突出去的地盘隋国不要,在大陆架上的全归大隋。 奥斯曼帝国这么豪横,也是因为本土小亚细亚半岛,根本打不上去,全是高原覆盖。 但大明有攻打高原的经验,还不止一次,这才取得了第二次奥斯曼战争的胜利。 隋国领土向黑海方向扩张,建都在这里,就更加合适了。 首都左右,就像两支翅膀,挥着翅膀。 但问题也是巨大的,本来几座大山是天然屏障,这回领土向西延伸,就需要大量驻兵,驻兵成本增加。 同时又混进来奥斯曼人,民族问题又来了。 隋国不厌其烦。 国民也讨厌这种被外人袭击的生活,所以不愿意往西迁。 隋王只能用修铁路的方式迁徙百姓。 隋王朱见汐好好招待了两个大侄子。 很显然,态度上和伊王就不一样了,伊王对两个大侄子,或多或少带着点恭敬。 而隋王朱见汐,则是叔叔对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