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3章 命运啊,朕想给世界上上强度 (第3/6页)
的关系。 朱祁钰跟天下百姓谈论这些,因为他想成神成圣,他需要民力加持,如果朱祁钰不要,他才不会跟这些人浪费口舌呢。 每个人做什么,背后有存在利益因素。 至于掘了皇位的根子。 皇位这东西,不在于一张椅子,不在于紫禁城,不在于一身龙袍。 朱祁钰没有这些东西,他就不是皇帝了吗? 他废除了跪礼,不照样是皇帝吗? 他跟民间谈论是否该撤除帝制,不照样还是皇帝吗? 他不穿龙袍,不住紫禁城,不坐那把椅子,就不是皇帝了吗! 这是悖论。 再说了,朱祁钰早已不满足做人间皇帝了,他要千古皇帝,他想用自己的理论,照亮未来千年,他要做万世皇帝。 最近一段时间,朱祁钰沉默了。 很久都不公开讲话,任何声音都没有。 而景泰六十九年,也在快速流过。 转眼到了景泰七十年。 有史以来第一个帝王,年号用了七十年,朱祁钰更加震古烁今了。 不过,朱祁钰的除夕讲话里,显得枯燥乏味,并没有什么动人心魄的大事发生。 因为朱祁钰的全部精力,都在抄录自己的思想。 他要将自己所有的一生,总结记录下来。 过年这段时间,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有哭有笑,有喜有悲。 很多东西,深埋记忆深处。 若不仔细回想,他自己都忘记了。 有些不堪回首的事情,也被他挖掘出来,重新再想一遍,让他几天都睡不好觉。 他并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的思想,汇聚成一套理论。 他只能先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他发现,最近饭量增加,心态也变好了,可是精神头却一日不如一日了,不过内心是快乐的。 终于在晚年找到了一件他想做的事情,他很希望能做完再死。 且能在做这件事的事情,心外无物。 朱见漭经常来养心殿,父子俩经常研究。 当然了,朱见漭这个武夫,朱祁钰是比较瞧不上的,父子俩经常会发生争论。 进入景泰七十年。 拖拉机正式普及市场,耕种革命拉开了序幕。 从传统的耕地方式,改用机械耕种,提升效率。 老皇帝大手一挥,往民间送一万台拖拉机,送给贫困村,每村一台,合作共营。 配套的还有插秧机、收割机等农用机械,预计未来三年内,投放市场。 老皇帝成立拖拉机公司,采购了一大批拖拉机,等人花钱请他耕种。 现在还没兴起快耕快种的时代,那是之前人力还是主要劳动力,随着机械革命逐渐深入,人力变得可有可无。 市场上就会多出大量剩余劳动力。 久而久之,大明就从劳动力紧缺,进入劳动力剩余的时代。 所以,朱祁钰注重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不打算转移出去,因为大明市场上剩余劳动力太多了。 养活四十亿人口,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帝制和选制问题上,老百姓没有什么话语权。 可一旦饿肚子了,那么话语权可就未必在朝廷了,而在民间了。 到了工业时代,百姓的追求已经从吃饱到吃好了,就是说,大量失业,赚不到钱的时候,就是社会动荡的时候了。 这就是帝制的弊端。 得为子孙后代考虑呀,得妥善安置社会闲散劳动力呀,解决社会问题呀。 如果不是,谁管那个呀,反正又不是我家的,我干完就下去,实在干不下去了,还有和平奖拿,多好啊。 朱祁钰不行啊,这江山是朱家的,他得用心办好事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恰恰能缓解这个问题。 说实话,农用机械,应该排在汽车之前,可大明并没有这样,反而将农用机械的研究放在后面。 朝廷宁愿拿钱补助农民,让农民能够得到和城市工人差不多的工资,也不想让社会忽然多出大量闲散劳动力。 这个时代,赚钱的机会反而在田间地头。 因为种地需要大量人力。 土地上,就能容纳大量闲散劳动力,不但不会涌现出新的劳动力,还会吸纳劳动力,让劳动力和土地捆绑。 朝廷将粮价定得比较高,并且每年都要掏一笔钱,做农业补助。 原因就在这。 给农民钱,让农民雇佣工人帮忙种地,这样就能吸纳大量社会闲散劳动力,让劳动力实现平衡。 不至于人口全都涌进超级大城市。 不会在家就赚不到钱。 如果进入市场定价,必需品价格会下降得厉害,会产生谷贱伤农的情况,这是景泰朝绝对不允许的。 粮价、菜价、水果价格相对调高,一方面是保障农民利益,保护生产者,另一方面则是谨防浪费。 有人会说,权贵一天浪费的量,就是老百姓一年浪费的量。 确实是这样。 所谓变暖,不就是他们在制造垃圾,让穷人买单嘛。 大明朝廷是征收浪费税的,从景泰十五年就开始征收。 百姓是有监督权的,举报有奖。 真的有人专门去扒权贵家的垃圾桶,然后去举报。 因为天下权贵,主要集中在京师,在老皇帝眼皮子底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