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天下大势转  (第2/2页)
>    一咬牙,低头躬身行礼,沙哑着嗓音说道:    “请陛下圣裁!”    朱由校心说,你终于觉醒了,否则我就要启动魏忠贤那把刀了。    那就让天下大势,自此转向吧!    站在前排的几位顾命大臣都诧异地抬起了头,看向王安。    王安则只管自己保持着躬身行礼。    “嗯……”,朱由校轻轻地拖了一个长音,示意王安平身。转头面对众大臣,说道:    “孤年少,于国事多有不明之处。望众卿家与内宫李娘娘、内廷王安等多商议,拿个稳妥的方案,以策万全。”    停了一下,又沉吟着补充到:    “孤长辈中,于国事上能说上话的,似是不多呀……。”    你们文臣集团不是讲究“和而不同”吗?你们文臣集团不跟后宫斗,那下来肯定是你们两家千眼百睛都盯向我这个“君”,然后代“天”管教我。那个时候的日子,才叫难过呢。    现在肯定要挑动你们先争“不同”,让你们无暇顾忌我这个小皇帝,我才好安排起步的事。等你们争到“和”的时候,再看是不是要“关门!放魏忠贤!”    朱由校心中暗道。    听到朱由校这样说,杨涟眨了眨眼,皱了皱眉头。    心中有点费力吧唧从乾清宫里抢出个麻烦的感觉。“抢”皇帝不就为隔离西李吗?如果事事还要与西李“商议”,那“抢”皇帝干吗?!    只是现在箭在弦上,由不得他迟疑,所以开口道:
    “陛下。登基时日,应予早定。以免众心不稳,诸事难以为继。绵延日久,亦恐为宵小所乘,引发不忍言之事。”    这话倒不算错。朱由校知道真的咬定让他们去找西李商议,那就是给西李送刀把子了。    挑挑他们之间的争斗,是可以的。送刀把子的事不能干。    “那就按钦天监所言,暂定初六日吧。待众卿与李娘娘商议后再做确定。”    杨涟又皱皱眉头,但也没有办法。明以孝治天下,储君这个说法找不出毛病来。只能跟众大臣眼神沟通后,躬身称:    “遵旨!”    按皇上的旨意,登基的事还是得去找西李说。但这个“去找西李说”跟商议没关系,通知到就可以了。    下一个议题。乾清宫西李移宫。    皇帝继位后,应住乾清宫,这里代表着正统。    西李现在住里面。    让皇帝跟西李以“母子名份”住一起?    绝无可能!!    到时朝堂奏折送进去,他们母子俩边喝茶边商量,那不就是西李“垂帘听政”了吗?!    所以母子分隔,是一定的。    区别只在怎么个分法。    方从哲首辅当得时间长了,为官敏感性还是有的。    从刚才朱由校的话根儿里听出了些许味道,品出新皇无论是懂或者不懂,思虑中涵盖了朝堂、后宫、内廷三大势力。    而且年龄上,新皇少年人,自然对长辈有依赖。而西李是朱由校养母。    计较一番后,躬身奏道:    “启奏陛下。李娘娘移宫之事,可循先帝例。陛下可先在慈庆宫处理国事。    李娘娘处可多方催促。    如果李娘娘坚持不动,陛下即可下诏令李娘娘移宫。”    “三辞三让”怎么回事,没有比明朝玩得更溜的了。在万历朝,根本就玩得是“百辞百让”。所以方从哲这个cao作手法,是“中正平和”的老套路。    “胡说!按制,哪有皇帝即位后再回太子东宫的道理?!    你们这些人在想什么?!”    一声咆哮响彻文华殿。    众大臣都是一悚,吃惊抬头。只见杨涟正抬手指着方从哲的鼻子喷得他满脸唾沫星子。    方从哲一脸惊异,然后脸色迅速转为通通红。握紧拳头,咬着牙,吐出一个字:    “你!……。”    朱由校也被杨涟这一声咆哮震得耳朵里嗡地一声,身体条件反射式绷紧。    不由大怒,恶狠狠地瞪着杨涟,心中骂到:    吼你NN个腿啊吼!知道的是我朱由校要登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杨涟要登基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