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春荒、计划、印章 (第6/6页)
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如果经历了战乱,历经多个主人的话,大概率不会被保存那么完好的。 以他自己的技术,也可以雕刻这样一枚龟龙玉雕印章来,但没什么用,也没这个必要。 “同志,我看了,还不错,挺喜欢的,您想要换多少钱?” 想了想,许多年便如是问道: “如果价格合适的话,那我就换了。” 印章很不错,有收藏价值。 何况,刚才他就已经赚了三道龙形白雾了,那肯定要买回去多研究研究啊。 他至今还没搞懂这玩意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关宏坤闻言,顿时高兴不已,可说价格的时候,他却变得小心翼翼了起来。 “那个,同志,您有粮食么?” 三月中旬,京城已经十分缺粮了。 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释放信号了,天气干旱就不说了,不少国营饭店也开始限制就餐人数。 本来统购统销政策出来之后,国营饭店就没那么好做了。 现在更是如此,吃顿饭都诸多限制,搞不好再过段时间,国营饭店这些也要收粮票了。 作为一名前朝的遗老遗少,关宏坤家里一直很缺粮,现在粮食也买不到了,更惨。 许多年闻言笑了,张嘴露出一口白牙,只不过,在煤油灯下,略显发黄: “我当然有粮食了,不过,我一般不卖粮食,您先出个价吧。” 现在的古董十分廉价,能卖五块钱以上的古董,那都是精品了。 当然,精品也是讲究不同层次的,至于更上一个台阶的国宝,那肯定很少见了。 国宝这种级别的古董,要么是明珠蒙尘,要么被人捂住不拿出来给人看,要么就是收藏在故宫博物馆里面。 听到许多年的话,关宏坤赶忙出了一个很低的价格,二十二块钱,但希望可以全部折算成粗粮。 二十块钱,也就是去八九次老莫的饭钱罢了。 可若是折算成粮食,粗粮价格比细粮价格低一些,红薯的价格在一毛七分五厘钱左右,二十二块钱便可以换到一百二十六斤左右。 这一百二十六斤的红薯,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两三个月了。 然而许多年闻言,却是摇摇头,“二十二块钱的价格太贵了,这样吧,我也不欺负你,八十斤红薯换你这枚印章,如何?” 上下嘴唇一碰,许多年便直接砍掉了三分之一的价格。 关宏坤顿时脸色一垮,犹豫着表示一百二十斤粮食如何? 旁边的二道贩子看着这一幕,突然插嘴道:“同志,您还有粮食的话,可以卖给我么?” 许多年愣了一下,冲对方皱眉道:“同志,我也正在收购粮食呢,您要是有粮食,可以卖给我,我一毛八分钱收购红薯,如何?” 他的话,顿时让二道贩子讪讪地闭嘴了。 不闭嘴,还能咋地? 人家许多年摆明了不想卖粮食,要不是想要购买印章,估计也不会压价压得那么狠。 接下来,许多年跟关宏坤又进行了一番交流,价格最终还是定在了八十五斤红薯上面。 这个价格,关宏坤应该是赚了,毕竟他就算拿着钱,也未必能一下子收购到这么多粮食。 对方赚了,许多年却未必亏了。 尽管许多年已经率先收获了三道龙形白雾,但龟龙玉雕本身也具有收藏价值,八十五斤红薯,他赚翻了。 很快,关宏坤拿着龟龙玉雕印章,跟在许多年身后,离开了鸽子市。 两人来到外面没多久,许多年很快去而复返,肩膀上挑着八十五斤的红薯。 对方有麻袋,所以很快便完成了交易。 这个时代的麻袋,也是很值钱的。 见许多年如此爽快,而且好像还有不少粮食的样子,关宏坤忍不住道: “同志,我看您挺喜欢收藏古董的,要不,我们约一下时间?下次我有需要的时候再找您?” 前者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对于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儿,许多年当然乐得答应呀。 甚至他还多嘴问了一句,有没有百年老山参。 结果不出他所料,百年老山参,根本没有。 许多年也没有觉得很失望,毕竟这玩意儿本来就很少见,如果随口一问,就问到了,那他真的是走运了。 跟关宏坤分开之后,许多年又回到鸽子市,继续收购百年老山参和粮食了。 然而,在鸽子市里面待了许久,除了只收购到三十斤细粮之外,就是十多张全国粮票罢了。 卖细粮的这些人,都是城里人,想着换粗粮,要不然家里不够吃。 城里有不少家庭,都是一部分人有粮本,一部分人是农村户口,没有粮本。 份额不够,只能靠粗粮来凑。 就像许多年和秦淮茹一样,如果许多年不来鸽子市购买粮食,单凭他自己的粮本,连他自己吃饱饭都勉勉强强,再多一个秦淮茹和她肚子里的孩子,那肯定一家人都要饿肚子了。 还有就是那十多张全国粮票,这是许多年为接下来去长白山那边挖人参做准备的。 不管怎么说,他空间里是有粮食,但表面上,总得有应付得过去的粮票吧? 要不然,别人肯定要怀疑了。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