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农转非指标(求月票) (第2/6页)
的天气,有微风和阳光,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好的时候么? 经过桂香村食品店的时候,许多年停下来,买了两盒糕点。 既然是上门求人办事,礼物得有。 在这个时代,再也没有比食物更加合适的礼物了。 将两盒糕点放在自行车把手上,许多年骑着车离开了。 身后满是羡慕的眼神。 有车还吃得起糕点的人,绝对是这个时代中,这条街最靓的仔。 穿过长安街,从建国门出来,再走一段路,便到了塑料厂。 塑料厂门口,今天站岗的保卫科人员并不是胡伟民,而是李抗战。 后者看到二八大杠上面的许多年,顿时惊讶地冲屋里喊了一句: “许组长来了!” 然后直接冲许多年喊道: “许组长,您来得可真快呀,我们黎主任刚才还让人打电话给伱们设计院来着。” 停下自行车的许多年,满脸吃惊地看着对方,“你们找我?” 他是真很意外,惊讶之余,对于接下来想要办的事儿,更有把握了。 没等李抗战说话,里面就来了几个人,其中黎宝龙和塑料厂保卫科科长曾忠华走在最前面,以及有段时间没见过的胡伟民。 自从去年打猎被老虎拍伤了小腿之后,胡伟民就休养了几个月,直到春节后,才回到塑料厂工作。 “许组长,好久不见,您来得正是时候,我们这儿有事需要麻烦您。” 见面之后,黎宝龙当即便十分高兴地跟许多年说道。 后者面带微笑,对他们的热情有些不解和好奇,该不会是又遇到什么翻译的问题了吧? 按理说不应该啊,上次那种事情,只是偶然凑巧罢了。 何况,事后的塑料厂,肯定会邀请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来协助日常工作,应该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儿。 跟黎宝龙他们谦虚了几句,许多年便被黎宝龙带到了车间里。 可以说是翻译问题,也可以说是机器问题。 其一便是最近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很多外国工程师撤离了京城,塑料厂这边的外国工程师,自然也不例外。 外国工程师离开了,出了问题,塑料厂里面的技术员,没人敢修那些机器。 毕竟,一旦修不好,那么这个责任,谁来负责? 其二则是塑料厂本身的翻译员就不多,而且还是不太懂这方面的普通翻译员。 前段时间就已经修理过一次了,当时估计是侥幸过关,修好了。 然而现在呢? 再次出问题了,修不好了。 翻译员冯思秀崩溃大哭,说她其实并不懂这些机器,有好几个专业词汇,她都是瞎蒙出来的。 当时听到这里的黎宝龙等人,全都气坏了。 不懂装懂,罪大恶极啊! 于是,黎宝龙只好赶紧打电话联系设计院的许多年。 此刻的车间里,七八个技术员对着眼前被拆卸得七七八八的机器和说明书发呆。 旁边的翻译冯思秀,脸上带着泪痕,依然在翻阅字典。 可就算她把字典翻遍,也找不到这样的专业词汇,因为普通字典,根本不会收录最新工业机器的词汇。 得去找最新版本的专业书籍才有可能,或者说,找到更为详细的机器使用说明书,上面应该有机器各部件的作用说明。 一般来说,这样的说明书,是工厂内部使用的,甚至都不会印刷出来。 毕竟这可算得上是工厂的技术,怎么可能往外泄露呢 许多年看到眼前的机器,皱眉不已。 机器是欧洲狼那边进口过来的,不像是北方熊自己生产的机器。 拿起说明书的时候,许多年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这特么就是缝合怪啊。 什么叫缝合怪? 就是说,眼前这台机器应该是北方熊那边出口给到京城塑料厂,可实际上,生产这台机器有很多家工厂。 各个零配件都有不同的工厂按照统一标准生产的,他们都有各自的文字,光是说明书上面的文字就有德文、法文和俄文等好几种。 “许组长,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黎宝龙看到许多年皱眉,一颗心也提了起来。 许多年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的时候,刚好对上了冯思秀的目光,不由愣了一下。 “黎主任,那位同志是你们塑料厂的翻译么?之前的盛大译同志呢?” 跟他合作过的技术员,也是一位翻译,那就是盛大译。 对于盛大译这个人,许多年还是很有好感的。 前者十分负责任的态度令人敬佩,刻苦努力钻研的样子,更是让许多年看到了上辈子的自己。 黎宝龙苦笑不已地点头,解释了一遍,许多年这才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盛大译这位技术员是从魔都那边调过来帮忙的,因为魔都那边的塑料厂才是内地最早也是技术最好的工厂。 我国最早的塑料加工专业厂,位于魔都市YP区,其前身为徐名材于一九四五年在明华糖厂基础上建立的中央化工厂魔都工厂,一九五零年之后改为魔都化工厂。 五十年代初期,魔都化工厂便已经开始生产染料、橡胶制品、软水剂和绝缘材料等产品。 从去年开始,魔都化工厂便已经开始加工聚氯乙烯,成为中国第一家大规模生产P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