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农转非指标(求月票) (第3/6页)
VC制品的工厂,并首次生产出覆铜板、离子交换膜和聚四氟乙烯制品。 作为一名南方人,盛大译在协助京城塑料厂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之后,又留下来多待了半年,这才回了魔都那边。 本来跟着盛大译学了将近一年的冯思秀,应该是可以胜任翻译工作的。 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行。 塑料厂很大,但其实需要翻译工作的时候,并不多。 大部分塑料机器的翻译工作也基本完成了,较为难啃的部分,应该就是一些缝合怪机器了,比如许多年现在看到的这一台。 原本这些机器,也是有说明书的,但奈何说明书太过简陋了。 偏偏机器还坏了,修不好。 这个时代的机器,那都是工厂的命根子,坏了的话,只能修。 不可能说机器坏了,再买一台吧。 别说没钱买,就算有钱买,也买不到。 五十年代末,内地的国际环境,那是相当恶劣呀。 许多年听完之后,沉吟着说道: “黎主任,我先看看吧。” 一旁的冯思秀也走了过来,主动伸手打招呼: “您好,许组长,我是冯思秀,我知道您是很棒的翻译,这次又要麻烦您了。” 态度可以,没有那么骄傲,估计是因为去年的事儿吧。 “你好,别这样说,互相学习吧。”许多年很谦虚,他对翻译工作是非常谨慎的。 因为在上辈子,他踩过很多坑,经常被资深翻译教训。 “这本说明书里面,我可以负责德文、英文和法文方面的翻译工作,俄文等其他小语种,就麻烦冯翻译了。” 冯思秀勉强微笑了一下,她从许多年这里得到了尊重,可是从黎宝龙他们这里,她看到的只是失望和暴怒。 平日里,黎宝龙他们对她十分友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尊重。 可这次出事了之后,她才再次体会到了上次盛大译的无奈和辛酸。 难怪盛大译不愿意留下来,除了不习惯京城这边的生活、饮食等等之外,恐怕跟黎宝龙他们这些人也有很大关系吧? 许多年没有继续说什么,而是拿着说明书原文件看了起来。 同时拿着之前已经翻译好的翻译文件进行比对,遇到俄文等不懂的小语种,他就询问冯思秀。 后者是一个女同志,可许多年并没有小看对方的意思。 女性在语言方面是有很大的天赋的,这一点,许多年深有感触。 眼前的冯思秀更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才,不仅仅是北方熊的留学归国人才,更是会六种外语。 两人在机器旁研究的时候,旁边的技术员、工人,也都好奇地看着这一幕。 黎宝龙他们也只能干等着,眼下他们能请到的人,就只有许多年。 如若不然,就只能去找上面的领导想办法了。 塑料厂的机器跟其他机器很不同,找工业部门的翻译,未必可以解决问题。 至于说找外交部这些,那还是算了吧。 找他们还不如发个电报给魔都化工厂问一问呢。 “科长,您说许组长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呀?” 胡伟民、李抗战等人也在旁边看着,眼里满是敬佩和好奇。 人家许多年是真很有才,在部队的时候还能顺便自学了多门外语,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 想当年,胡伟民在部队当兵打仗的时候,就只想着怎么活下来,其他可没有想那么多。 曾忠华没好气地翻了一个白眼,道: “我又不是许组长,我怎么知道行不行?” 旁边的黎宝龙则是瞪了一眼,“都闭嘴吧,别打扰到许组长工作。” 塑料厂的重任,全压在他身上。 本来前段时间就因为修理这台机器,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 现在又要耽误时间,估计会更加麻烦。 根据上面派发的工作任务,今年塑料厂这边需要完成的指标可不算少。 也因此,塑料厂不能耽误,也耽误不起。 胡伟民、李抗战等人闻言,顿时灰溜溜地跑了。 再不跑的话,肯定会讨人嫌弃。 许多年这边,花了两个多小时,总算理清楚了这台机器的大概情况。 缝合怪,果然是要不得!!! 上辈子,许多年在那家进口贸易公司工作的时候,最讨厌就是干这些缝合怪的机器翻译工作,十分麻烦。 有些不懂的语言,还特么得跟别的翻译合作才行。 众所周知,翻译这份工作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特别是专业类的翻译人才,更加难寻。 普通的翻译还好说,特别是电影等等之类的翻译,只要翻译出的大概意思,看得过去就可以了。 然而,工程、医学器械等专业翻译工作,一点错误都不可以出现。 它们都有对应的专业词汇,翻译的时候必须对照好,使用适当的词汇才可以。 也因此,一旦缝合怪机器,翻译工作的进度就会变得很慢。 疲惫的许多年,此时感觉脑子烧得很厉害。 放下说明书之后,他来到车间外面,去了个卫生间。 公厕的味道,也令他觉得十分刺激,味道很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