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我是许多年_第二百四十一章,照相机、红烧rou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照相机、红烧rou (第4/6页)

r>
    在过去,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现在则是人民的公园,只要买票,谁都可以进去参观。

    所以,有不少公交车都会经过颐和园或者目的地就是这里。

    下了公交车之后,许多年一行人来到买票窗口,询问了一下,票价不算贵,五分钱一张,儿童是三分钱。

    买完票,老许他们准备进去的时候,许多年则拉住了大家。

    “在门口拍一张合影吧。”

    说着,他已经拿出了照相机,顿时引来了三小只和许舞梅她们的围观。

    秦淮茹和胡美凤也好奇地看着许多年摆弄照相机,这玩意儿对于这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真的就是奢侈品了。

    很多人大概是没有见过照相机的,一般人则是在国营照相馆才见过它。

    四周不少群众看到这一幕,也是满心羡慕。

    照相机!!!

    有不少来颐和园玩耍的孩童,看到这一幕便吵着他们的父母,也想要拍照。

    扛不住孩子撒娇,疼爱孩子的父母,来了几人。

    过来询问许多年,照相机要多少钱?

    工业票这些就不用说了,大家都懂。

    凡是跟金属有关的商品,几乎都需要票,没有票,根本不可能买得到。

    七十多元的价格,吓得前来询问的几人,连连后退。

    在平均工资只有三四十元钱的五十年代,需要花两个月的工资去购买一台照相机,是非常不可取的败家行为。

    双职工家庭,或者一些高薪家庭,当然没有问题。

    不过,随后许多年又说了,除了海鸥相机之外,还有其他相机,而且价格没那么贵。

    然后,许多年还笑着让人帮忙拍一张合影。

    “我不会拍照啊,这机器我要是弄坏了,赔不起,不了不了。”

    许多年热心给他们解答,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来完成他的小小要求。

    七十多元钱的照相机,万一弄坏了,还真没人能赔得起。

    大家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敢冒险?

    况且,大家也是真的不会摆弄照相机,谁也没有这个自信。

    即便有这个自信的人,也怕自己没抓稳照相机,摔坏了怎么办?

    如果是后世那个年代,帮别人照相,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儿么?

    然而,许多年手里这一台海鸥照相机,可是需要自己调整光圈,而且拍了照片,也不知道是否曝光了,很麻烦。

    见状,许多年也没有勉强,只好作罢,自己来拍照了。

    “一二三,好了。”

    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许多年把小梅喊了过来。

    “小梅,来,我教你怎么拍照,等下你帮我拍一张。”

    “好的三哥。”

    小梅喜滋滋地应了下来,知道了光圈的事儿,也听懂了按下快门。

    光圈不需要她调节,刚才她三哥已经调整好了。

    旁边的三小只也羡慕而认真地听着看着,感觉也不是那么难,却不敢开口说自己来帮忙拍照。

    有了小梅的帮忙,许多年和秦淮茹站在颐和园门口,像两兄妹似的站一块儿,然后拍了一张照片。

    什么搂住秦淮茹之类的,那是不存在的。

    五十年代的社会风气,十分保守。

    在大庭广众之下,别说搂住对象了,牵手也会被说耍流氓,稍微靠近一些,都会惹来异样的目光。

    所以,小两口拍照,就是隔了大概两三厘米的社交距离站着。

    这也是两人的第一张合影。

    拍完照片,一家人这才走进颐和园。

    身为皇家园林,颐和园的风景十分漂亮,昆明湖、万寿山,智慧海、佛香阁、排云殿等,里面可欣赏到的风景可太多了。

    建国前,颐和园古建破旧,文物残损,花木凋零。

    等到了开国大典之后,上面领导便呼吁各界资助重新修整颐和园。

    不过,在一九五九年之前,颐和园修整好的地方也仅有全园中心建筑佛香阁、长廊为主的前山、前湖区各古建筑,其他地方则是还没修整完毕,无法对外开放。

    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到许多年他们的游玩心情。

    整个下午,一家人都在颐和园慢悠悠地游玩着。

    走得累了就坐下来歇一歇,许多年还背了一个军绿色的包,里面放了水壶、毛巾等之类的物品。

    其实老许、三小只她们身上也背了一个水壶。

    五十年代,可没有在外面买矿泉水的说法,出来游玩,那都是自带水壶的。

    昆明湖的水可不敢喝,也不给喝,再说了也不卫生。

    要知道,现如今的颐和园还是秉承之前垃圾不出园掩埋于山坡的旧习惯,公厕等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昆明湖的水,看着清澈,可谁敢喝?

    反正许多年是没有这个胆量喝这边的水,自带的水,不香么?

    走走停停之余,当然是要拍照了。

    相对遗憾的就是,这个年代的衣服,来来回回就那么几个颜色。

    也就是孩童或者部分特殊的人群,才会有其他颜色的衣服,要不然,普通人大概就是绿色、蓝色、灰色和黑色这几种衣服了。

    在颐和园逛的这个下午,许多年看到过最多的衣服,就是的确良和中山装。

    买得起这些衣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