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照相机、红烧rou (第5/6页)
的人,才是颐和园的常客。
那些没衣服穿,或者穿着很多补丁,甚至是缝合怪衣服的贫苦家庭,根本不会出现在颐和园这边。 除了衣服没什么特点之外,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拍照不会找不到好角度了。 因为进来颐和园游玩的人并不是很多,反正不存在人山人海的情况。 所以,只需要稍微避让一下,照片里就不会有旁边的游客。 下午五点左右,意犹未尽的三小只和小梅,跟着许多年他们一起走出了颐和园。 “三哥你什么时候拿这些胶卷去洗照片呀?” 坐在公交车上,许舞梅便已经迫不及待地期待着照片了。 洗照片这事儿,也是下午拍照过程中,许多年告诉她们的。 秦淮茹虽然也拍过照片,但只知道拍完后要等一个星期才能拿到照片,并不知道照片是洗出来的。 “等下去照相馆问一问,不就知道了么?” 许多年好笑地说道,“你现在急也没用,你自己长什么样儿,不会照照镜子么?” “哼,三哥你就知道欺负我。”小梅嘟嘴,十分不乐意地扭过头去,不搭理他了。 大家乐呵呵地看着打闹的两兄妹,很快便聊起了别的话题。 到了南锣鼓巷之后,秦淮茹和胡美凤她们先回去了,许多年则是去了附近的国营照相馆。 把今天已经拍完的一卷胶卷拿给工作人员,支付了洗照片的钱,确认了一周后来拿照片后,许多年又购买了两卷胶卷。 胶卷是黑白胶卷,是上海感光材料厂生产的上海牌黑白全色胶卷,就是为了适应上海58-I照相机而生产的胶卷。 彩色照相机要六十年代才有,八十年代之后,才被广泛推广开来。 因此,在一九五九年的京城,就不要去想什么彩色照片了。 其实,能有一张黑白照片保存下来,许多年已经非常知足了。 就是不知道八九十年代之后,这些黑白照片还能不能找得到。 许多年自己当然会收藏部分较为珍贵的照片,放置在空间里面。 以空间的保鲜特性,即便几十年后,再拿出来,也是跟当初放进去一模一样的。 所以,不会存在保存不妥当,导致黑白照片失真的情况。 张明德都可以将他和他师傅的合照保存得那么完美,许多年也相信自己肯定不会差很远的。 回到九十五号四合院,邻居们都聚在老许家门口,叽叽喳喳地聊了起来。 邻居们对照相机并不算太陌生,毕竟附近就有不少国营照相馆。 可是,大家也只是在照相馆或者百货商店看到过照相机,没摸过啊。 于是见着许多年回来了,大家便拍着马屁,说着好话,然后想要见识一下他手里的海鸥照相机。 七十多块钱的照相机啊,我的个乖乖,许多年是真舍得啊! 漂亮是漂亮,但没有一个邻居敢摸照相机。 牛皮色照相机小包十分漂亮,大家也很羡慕,可就是不敢摸。 只是凑近前多看了一会儿,似乎多看一会儿,他们就能赚到了一样。 许多年只是当着大家伙儿的面,摆弄了一下照相机,然后便回去了。 老大和老二两兄弟还没回来,暂时拍不了全家福。 至于许多年和秦淮茹两人的小家全家福,一个下午已经拍了不少。 等到时候秦淮茹卸货了,再拍一家三口的全家福。 很快,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轧钢厂的工人们下班回来了。 趁着夕阳的余晖,许多年一家大小或站或坐地在老许家门口,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 在这个时代,十分流行全家福、生日照之类的照片,然而之前的老许一直十分抠搜,也没有照过什么全家福。 帮忙拍照的是阎埠贵,毕竟他是老师,许多年稍微说几句,老抠便知道如何cao作了。 代价自然是阎埠贵也想给他们家拍一张全家福,嗯,洗照片的钱他们自己出,许多年只当是浪费了一张底片罢了。 拍照的时候,老大和老二两人都还十分紧张,折腾了好一会儿,阎埠贵都没有按下快门。 上海58-I安装50mmf/3.5仿徕卡爱尔玛的四片三组镀膜镜头,连镜头外圈的捆花都一样为4道,快门采用T、Z、1、1/2、到1/1000秒,1/20秒及以下同样须先将调节盘对准1~1/20秒位置,再调节机身前左上部的慢门速度调节钮获得。 快门为橡胶涂覆的丝质焦平面帘幕快门,镜头与机体连接为螺丝旋转式,取景器须加配徕卡通用取景器。 大部分设置,许多年都已经调节好了,甚至测距也是他用原测距窗完成了。 所以阎埠贵只需要按下快门即可。 然而,许大年和许十年两人太过紧张,也传染给了阎埠贵。 “大哥二哥,你们再乱动的话,今天就别拍照了,太阳都已经下山了,马上就要天黑了。” 顿了顿,许大年脸色严肃道,“一旦天黑,可就拍不了照片。” 天黑之后,拍出来的照片可不是曝光,而是全黑了,压根就看不到人影,还白白浪费胶卷。 被许多年这么一说,两兄弟这才尴尬地慢慢平和了下来。 阎埠贵趁着这个时间,终于按下了快门。 甭管那么多了,今天的拍照任务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