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这,就是大家风范 (第2/3页)
话。 他朝陆时使了个眼色。 对两人来说,彼什科夫的乱入就像小插曲,浅聊几句还可以,深入交流就算了。 他们都不想再多说。 陆时借机说道:“马上就要近距离路过多佛白崖了。走,我们上另一侧的甲板看看,如果运气够好,说不定能见到白崖的岩壁滑落,一定非常壮观。” 萧伯纳跟着附和: “好。” 两人说完便准备动身。 看他们要走,彼什科夫有些不甘,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说道:“陆教授、萧先生,我是知识出版社的负责人,不知两位接下来可有时间?” 萧伯纳脚步微停,似是想到了什么。 陆时好奇, “听过知识出版社?” 萧伯纳回答:“你应该知道的,俄国最近不太平。” 陆时摸摸下巴, “全世界有太平的地方吗?” 萧伯纳哈哈大笑,说:“确实没有!不过,沙俄的不太平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人家正在酝酿革命呢~” 说着,萧伯纳的视线往彼什科夫那边瞄了眼,压低声音道:“如果没记错,知识出版社便是几支‘先锋军’之一,通过出版丛刊,团结了大批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作家。” 陆时好奇, “丛刊名字叫什么?” 萧伯纳笑道:“就叫《知识》。” 陆时蓦地一怔, 他回过头,紧盯着彼什科夫的脸, 渐渐地,这张脸和教科书中的一张油画重合了起来。 陆时小心地用俄语问道:“马克西姆·高尔基?” 彼什科夫的瞬间涨红, “您认识我?” 还真是! “嘶……” 陆时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难怪刚才没认出来,原来是因为看过的图片都是油画,比之真人还是抽象了一些。 萧伯纳问高尔基:“小伙子,你脸这么红,莫不是在紧张?” 高尔基的脸愈加红了, 两个原因, 其一、兴奋, 现代史学的奠基人认识他,是他的荣幸; 其二、不好意思, 高尔基是他的笔名,在俄语中意为“最大的痛苦”, 这个笔名落于纸面上,充满力量,可如果被人当面说出来,尤其是一个外国人用俄语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别扭。 高尔基低声道:“我没想到陆教授会认识我。” 陆时点头, “是啊,我也是没想到。” 他一边说,一边揉太阳xue,心里直犯嘀咕, 这个世界也太小了! 萧伯纳说道:“我读过高尔基先生的《随笔与短篇集》,尤其喜欢《鹰之歌》,很不错。” 《随笔与短篇集》是高尔基的第一个作品集,尽管只有两卷,却让高尔基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 高尔基欲言又止, 他想让萧伯纳和陆时叫他真名,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本人交流,叫笔名也好, 尽管有点儿中二病。 高尔基对萧伯纳行礼, “萧先生读过我的作品,是我的荣幸。” 萧伯纳摆摆手,说:“难怪你刚才只说自己是俄族人,却不愿说俄国,原来是因为对沙皇不满。” 高尔基当然会对沙皇不满, 看过《在人间》的便应该知道,他从10岁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是绝对底层出身,也难怪会投身于革命浪潮。 高尔基叹气, “不过,陆教授似乎和我的观点不同。” 萧伯纳微微挑眉, 他也不等陆时开口,便主动解围道:“高尔基先生,我刚才说过,你最好别钻牛角尖。就说彼得大帝吧,没有他的西方化改革,贵国的识字率会是多少?从这个角度考虑,他还帮助你们推动了革命呢~” 高尔基对此无法反驳。 陆时看他窘迫,便岔开话题道:“高尔基先生不是在俄国办出版社吗?为什么要来英国?” 高尔基回答:“因为剑桥大学教授的一篇演讲。” 他摸出随身的杂志, “这里。” 陆时和萧伯纳看了眼翻开的那页,不由得面面相觑, 居然是《我有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