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你犯法了你,知道吗? (第3/4页)
不认可的, 但又没人反驳, 谁叫这是人家尼采说的呢~ 史密斯轻笑, “我知道大家不理解。一般来说,悲剧的主角是英雄,或者让人动恻隐之心的人,悲剧的故事便是他们受难的过程。” 有人说:“我不太明白。” 史密斯沉吟片刻, “人在现实中,会被各种联结所牵绊,无法跳脱。而看悲剧的时候,则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人物命运的起承转合,仿佛成了上帝,从而获得某种愉悦。” 这话很难理解, 但史密斯已经尽力了, 如果面对的是自家学生,他可能已经扯到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美学上了。 众人还是懵。 陆时摊手, “史密斯教授,你这说的,我都听不懂。” 史密斯一愣,随即大笑, “你谦虚。” 他心知陆时不是真的听不懂,只是为了让其他人不至于下不来台。 陆时说:“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嗯……” 他看向潘克赫斯特, “女士,当你看到洛丽塔对亨伯特主动的时候,你怎么想?” 还能怎么想? 当然是…… “快!跑!” 潘克赫斯特回答:“我想把她打晕了,装进麻袋里跑,逃离亨伯特的身边。” 陆时点头, “明白了吗?这就是你站在上帝视角上看书才会产生的想法。你别忘了,洛丽塔是个小女孩,她没有意识到自己正被亨伯特控制,即使后来意识到两人的关系不健康,她仍然因为无法自立而被迫依附亨伯特,直到忍无可忍才决定摆脱。你站在上帝视角,觉得自己比洛丽塔更聪明、能更好地处理那种局面,你便获得了优越感和快感。” 其实,现代有很多电视剧便是类似的情况, 甚至连春晚也如此, 观众们越吐槽,越爱看,其本质便是那些古老的美学理论, 而且因为跟人的意志有关,所以也属于心理学范畴。 潘克赫斯特皱眉, “可《洛丽塔》不是第三人称,而是第一人称。” 陆时问:“第一人称是谁?” 潘克赫斯特回答道:“是亨伯特。” 陆时摊手, “你看,不是悲剧的主角啊。” 潘克赫斯特:“……” 总感觉自己被对方的智商给完爆了。 陆时环视一圈, “我解释得足够通俗易懂吧?” 众人小学生似的点头, 沙沙沙―― 屋里又响起记笔记的声音。 陆时伸个懒腰,继续道:“再说第三点,那就是文学语言。” 史密斯说:“陆教授,这点其实不用多说。凡是读过《洛丽塔》的,没有人不被其文辞之华丽所震撼。就比如小说开头,有难以言表的强度,让人着迷。” 陆时摇摇头, “我要说的不只是华丽不华丽。其实,小说开头便已经对亨伯特进行了直观的塑造。”
所有人陷入沉思, 随后,议论声从各处响起, “确实,读过那一段便能发现亨伯特的精神处于极端状态。” “他把‘lolita’每一个音素拆出来,絮叨、重复、押韵,确实是极端,一般人都能看出是亨伯特本人的情感发泄。” “如此说来,开头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结合。” …… 文辞越是华丽,反而越证明亨伯特的虚伪。 陆时摊手, “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技法,我就不再多说了。” 现场的“学生们”频频点头, 就像做阅读理解,不用听老师说标准答案,而是听作者直接传授。 陆时转向潘克赫斯特, “女士,其实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你怎么跟那些批评家一样,只关注《洛丽塔》的道德寓意、合理性、谴责或解释……” 潘克赫斯特冷哼, “这叫什么话?读者各有各的视角,很正常。” 陆时“额……”了一声, “可你说自己是为了女性,站在女性一边。那你不应该关注的是书中对洛丽塔无助窘境的描述吗?” 一击暴杀! “咕……” 潘克赫斯特想辩解,可根本没办法, 她说不出一句话。 陆时又说道:“洛丽塔不得不依附于变态的亨伯特,非常可怜;洛丽塔长大后,在婚姻中勇敢、担当,非常坚强;洛丽塔历经如此多的磨难,仍想过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