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做学阀,还得看陆教授啊 (第3/4页)
br> “最重要地,论文鸣谢的还有你,陆教授。” 陆时意识到卡文迪许可能是想岔了,便解释道:“校监先生,那篇文章我确实只是润色,修改少之又少。所以,它的工作量95%集中在夏目身上。” 卡文迪许一愣, 这点还真有些出乎意料。 之前还以为是陆时“我写我自己”呢~ 但他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不甚在意真实情况, “陆教授,是想让你聊《lu,永不消逝的文学巨匠》,但实际上……啧……我干脆直吧。这篇论文一定会被大量引用,这你能想到吧?” 陆时“嗯”了一声, “想不到”就有点儿讨人嫌了, 过度的谦虚实则是装x。 卡文迪许继续道:“还有,你别忘了全球高校排名的事,论文引用占比的问题。” 陆时恍然大悟, 对方所谓的“指导论文写作”,要讲的并非该如何写好论文,而是如何写出一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 “嘶……” 陆时倒吸一口凉气。 学术注水,向来有之, 可真正意义上的大水漫灌是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后。 而现在,卡文迪许竟想让自己通过演讲指导大家如何注水,大跨步迈向注水时代。 陆时连连摇头, “不行!不行不行!” 摆烂可以,但必须大家一起摆烂,绝对不能由自己带头开摆。 他可不想做学术史上的罪人。 脑海里,甚至响起了纪录片的男声:“自陆时的演讲后,学术注水开始成为一个人人接受、人人效仿的行为……” 想想就头大。 卡文迪许拍拍陆时的肩, “陆教授,你还是那一套老思想。《镜报》现在都开始主持《全球高校排名》了,你就出一个‘如何提升排名’的攻略呗~连国王陛下都能发表攻略,你还有什么负担?” 陆时摊手, “我能和咱们那位正事儿不干的国王比……咳咳……总之,我还是爱惜名声的。” 卡文迪许嘴角抽了抽,装没听见陆时对国王的吐槽。 他眼珠一转, “那好,你该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陆时撇了撇嘴, “论文要想写得好,第一步是当然是确定选题。选题必须是一个明确的、没有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 以下省略五百字。 卡文迪许想听的不是这个, 心里暗道, 陆时真是装糊涂的高手! 他沉吟片刻,忽然又想到了办法,道:“陆教授,在《全球高校排名》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单位教员论文引文,这个是怎么算出来的?” 陆时:“算法是公开的。通过一年内大学研究论文的引用总数除以大学的教师数量得出。” 卡文迪许摊手, “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想被引用,论文发得越来越多了,你的统计还有效吗?我们剑桥校刊上的一篇文章,和泵堡国立大学上的一篇文章,真的能用相同的计算方法?” “这个……” 陆时迟疑。 卡文迪许做作地叹气, “所以,你得搞好善后啊。”
这话得不是没有道理。 陆时想了想,从旁边拿来一张纸,开始在上面书写。 夏目漱石和卡文迪许都凑上前, 第一段: ―― 期刊的影响因子, 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报告年份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以此划分期刊的等级。 …… ―― 卡文迪许诧异, “这不是和刚才提到的指标很接近吗?” 陆时摆手, “不,影响因子的主体是期刊,而非高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首先,论文本身的因素。就比如时滞性,不是所有论文都像夏目的文章,能在十以内发表、刊登,对吧?” 卡文迪许虽然不管学校的具体业务,但这些还是清楚的。 论文有出版时滞, 所以,按照陆时提供的算法,出版时滞较短的刊物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影响因子; 相反地,若刊物的出版周期较长,则相当一部分的引文会因为文献老化而不被统计,从而没有参与影响因子的计算。 卡文迪许:“除了时滞性,还有很多因素,例如篇幅、类型……甚至还有合作者数!” 作者越多,被引用得可能越大, 因为学术是个圈, 既然要混圈子,那总归会有各种利益交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