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5章 做学阀,还得看陆教授啊 (第4/4页)
陆时:“其实影响因素最大的是篇幅。一般情况下,篇幅越长,研究的完整性越强,影响因子的升高会比较持久。” 卡文迪许又想了想, “那蹭热度呢?会不会不公平?” 陆时摊手, “因为热门课题都有实效性,所以,蹭热度必须要尽快。这样的论文往往篇幅较短,被引率将很快达到高峰,进而使期刊的影响因子上升很快,然后又迅速下降。” 所以,这是一个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问题。 卡文迪许:“那不对。夏目先生的论文就是蹭热度,但我觉得,他会被一直引用。” “啊这……” 陆时不知该怎么反驳。 夏目漱石摊手, “不一样的,校监先生。《lu,永不消逝的文学巨匠》是开宗立派之作。” 陆时:??? 卡文迪许:??? 两人都很懵。 只见夏目漱石展颜一笑道:“开的是陆学研究派。” 神特么“陆学研究”…… 陆时直接裂开。 卡文迪许却很赞同, “对对对!开宗立派,被引用得多才属正常。” 陆时懒得搭理一唱一和的两人,继续道:“除论文本身,还有期刊因素。很简单的道理,论文量多且创刊年代久的期刊,往往容易得到较高的总被引频次。” 卡文迪许:“或者,而精悍的期刊也可以。走精品化路线嘛~” 陆时继续, “再就是学科因素,不同学科的期刊平均参考文献数不同。还有检索因素……唔……对了,名人效应也得考虑。” 卡文迪许大笑, “确实。” 搞研究的也懂人情世故,喜欢引用名饶文章来增加权威性,哪怕还有别的更适合引用的文献时也是这样; 更何况,署有名饶文章或被名人所推荐的文章更容易在权威期刊上发表。 这本身就是个闭环。 里面的弯弯绕,懂的都懂。 陆时把该写的都写完, 之后,他将纸张推给卡文迪许,道:“计算影响因子之后,把所有因素考虑在内,再对期刊进行排序,划分等级。” 卡文迪许懂了, “这样,我就知道该如何写好一篇论文了。” 陆时:??? “我没迎…” 卡文迪许打断道:“不!你有!你的已经很明确了!” 他挥舞那张纸, “想判断一篇文章的质量,首先,看论文发表的期刊等级;其次,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最后,看论文的引用次数。” 陆时摇头, “等一等!你先听我……看论文当然要看质量。一篇好的文章能把解决的问题描述地特别清楚,让人读起来就很舒服,所以,只看其摘要和简介就能略知一二。之后再……” 卡文迪许拍拍陆时的肩, “陆教授,你看你,又开始谦虚了。你这不是很会写论文吗?” 陆时:“……” 他知道对方的“会写论文”,指的是“会给论文注水”、或者“会提高影响因子”, 就十分离谱。 卡文迪许继续道:“陆教授啊,我很佩服你。之前,你靠《全球高校排名》,让所有大学对你青睐有加;现在又弄出了《全球期刊排序》,攥住各大期刊的命门。这样,谁还不看你脸色?” 这话听着就有些“号令下,莫敢不从”的味道。 陆时还能什么呢? 他只能:“我只是做了分内工作而已。” 卡文迪许对夏目漱石:“看,什么是学阀?这就是学阀!做学阀,还得看陆教授啊。” 陆时十分无奈, 兜兜又转转,自己最终还是成了学术圈的大恶人。 这个命运算是逃不掉了。 卡文迪许又道:“陆教授,你会写论文,那不如来剑桥讲一讲。大家都很期待你能莅临指导。” 陆时沉思, 影响因子搞出来以后,其实是利大于弊的, 固然,学术注水不可避免,学阀化、山头化也会更加严重; 但真正搞研究的,在索引文献时也有了重要的参考因素,对学术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可如果真让陆时去剑桥讲怎么提高影响因子,那味道肯定就不对了。 这种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所以,还是交给《镜报》的人去处理吧, 苦一苦员工们, 骂名他来担。 陆时找了个借口推脱:“校监先生,恐怕不校我和夏目已经商量好了,最近几便启程去日本一趟。” 夏目漱石:!!! “陆,你这是答应了?!” 陆时:“嗯,刚刚答应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