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伟大美利坚 (第3/3页)
那样的双轨制,所以,我们的奖学金不光要助困,还要奖优!”
一句“伟大的美利坚”说得学生们热血沸腾。 普利策继续道:“总之,我们要根据成绩,按照比例,梯度发放奖学金。” 根据成绩、 从占比的角度出发, 此两者,能耍的花招可就太多了, 只是要多花一笔钱邀请听话的会计和法律顾问进行监察,让钱在“阳光”下运转,做一做样子。 普利策继续煽动道:“这样,我们定然能让美利坚持续伟大!” 学生们更亢奋了, “好!” “说得好!” 现场气氛热烈。 今天的事扩散出去后,新闻学院的招生阻力肯定会小上不少。 巴特勒不由得佩服,低声赞道:“陆教授、约瑟夫,你们可真行。不得不说,做传媒和广告行业的大亨就是善察人心。” 这并非恭维,而是发自真心地赞赏。 接下来半个小时,陆时又在现场回答了学生的问题。 太阳西下, 天空被染成了一片橙红色。 但周围的人越剧越多,把新闻学院的大门周边围得水泄不通。 巴特勒插话道:“陆教授现在要休息了。大家如果想继续了解新闻学院,请去看招生简章。” 说完便分开众人,护送陆时离开。 学生们都热情不减, “陆教授,握个手吧!” “陆教授请帮我在《洛丽塔》的扉页上签名!” “我爱你!陆!” …… 有人有幸与陆时握手,甚至大吼:“这周我都不洗手了!” 显得异常疯狂。 好不容易,陆时几人才突破了重围。 巴特勒笑道:“陆教授,没想到你不做准备都能回答得那么好。就比如莱布尼茨之事,连我都是第一次听说。你如此博闻强识,应当全在平时积累吧?” 陆时说:“其实,那些学生的说法并非毫无可取之处。就比如最初的那个问题,关于要求新闻学院毕业生的双学位比率的事。” 巴特勒不由得沉思, 良久,他说:“之前我也考虑过,与其要求双学位的比率,不如直接不设本科段,新闻学院只招收硕士研究生。” 正如之前所讨论的那样, 新闻学专业课—— 怎么写稿、怎么采访、怎么设计…… 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并不需要四年时间去学习,两年便绰绰有余了。 所以,四年本科想要塞满学分,就必须搭配意义不大的课程。 也正因如此,很多学校直接不招本科生了, 其中就包括国内的清华。 陆时摊手, “巴特勒校长,你知道这很难推行。因为如此改革,不只是新闻学院,很多专业都要遭殃。就比如商学院,必然大量教授站出来反对。” 巴特勒瞄了眼陆时, “陆教授,你果然很懂嘛~” 两人心里都明镜似的。 如果,真像他们说的那样四年本科变两年研究生,很多原先用来给本科生赚学分的课程必然面临改造升级,用来适应研究生,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教授的能力跟不上,会被淘汰掉, 他们怎么可能不反对? 这世上,真正为学生想的人少,为自己想的人多。 巴特勒说:“所以,我们还是得退而求其次。为了真正地向国家输送人才,同时证明哥大的实力,我决定了,让更多的学院‘松进严出’,提高毕业生的双学位比率。” 陆时竖起大拇指, “校长,你可真猛啊。不怕被学生骂吗?” 巴特勒无所谓, “校长本就不是为了背锅被骂而存在的吗?再说了,人家要骂肯定也是骂你啊。是你在新闻学院起的好头嘛~” 陆时无语, “……” 没想到对方还能这么搞。 就这样,在20世纪初之后,哥大成为了全美对本科生双学位要求最为严苛的学校。 而神奇的是,学生们并没有骂陆时, 因为他们已经彻底麻木了, 教材是陆时编的; 奖学金是陆时发的; 校董席位由陆时把控; 毕业之后的工作分配依靠陆时的《镜报》; …… 左一个陆时、右一个陆时, 已经被彻底包围,换谁来当学生都得麻。 所以,学生们决定改变策略,转骂为拜,将“学位之神”陆时的画像或照片随身携带,放入钱夹、笔盒、鞋底,权作避邪之物。 有那么一段时间,陆时的画像和照片在全美脱销, 更离谱的是,此种辟邪方式在男生群体中比在女生群体中更受欢迎, 不知道的,还以为美利坚全员南桐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