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你就是我写作路上的导师! (第3/3页)
口莫辩。 他无比郁闷。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你们都是哥大的学生?” 那帮学生正围攻欧·亨利,都在兴头上, 有人头也不抬道:“对,我们……唔……!@¥%……” 后面的话变成了乱码, 因为,有同学捂住了他的嘴。 他向上翻眼珠,便看到一个东亚人朝这边走来。 小伙伴们慌乱地收拾纸牌,随后老老实实地立正站好,恭敬道:“陆教授。” 被捂住嘴的学生这才反应过来, 来人竟然是陆时! 他也蹭的站了起来,尽力贴着包厢门,笔直的身姿像一块三合板。 陆时笑笑, “看来,你们认出我来了?” 立即有人回答:“当然!你是我校的陆时教授。” 陆时摆摆手, “挂名,挂名而已。” 他看了一眼欧·亨利,随后说道:“你们不要小看了‘欧·亨利式结尾’,现在的故事类杂志,十篇里有六篇是这种风格。它好学,也不需要很高的艺术悟性,是广大从业者的福音。” 所谓的“欧·亨利式结尾”,简单来说就是反转, 出乎意料的结局,使读者感到意犹未尽。 比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都是类似的设计。 但现在这个时点,这些作品都还没出现, 欧·亨利的作品只是因意外性和别出心裁的解决方式而为人所知,却还没有被冠上“欧·亨利式结尾”这样的大名。 而陆时说这话,无疑是一种认证, 他将欧·亨利视作大师。 欧·亨利十分激动, “陆教授,你……” 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 以陆时现在在文坛的地位,他一句“欧·亨利式结尾”,可能比任何文学奖都好用。 当然,陆时也不是高抬了他, 像《读者》、《意林》、《故事会》,哪个不是欧·亨利的门徒? 甚至连三到五章一个小高潮的网文也在模仿。 人家喂饱了无数从业者,是祖师爷。 有学生说道:“教授,我总觉得通俗的影响力和文学评价不一样,怎么能……唔……!@*¥%……” 变成乱码是因为又被捂嘴了。 原因无他,陆时也是通俗作家出身,且很多作品也有“欧·亨利式结尾”的影子, 饱受欢迎的《朝闻道》就算比较典型的例子。 陆时笑, “你说的没错,文学类型的评价不一样。但我认为,通俗文学和严肃文学都是文学,通俗文学里有精品、严肃文学也有烂作。” 他又转向欧·亨利, “不过,认赌还是要服输的,你不能耍赖。” 欧·亨利大笑, “好好好!” 刚才那句“欧·亨利式结尾”已经给足了面子,他又怎么会怕再学一次猪叫? 只见他“哼哼唧唧”地用鼻子将那张小丑牌拱了出来。 现场的气氛又变得轻松。 陆时摆摆手, “那就这样了。” 说完,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包厢。 没想到地,欧·亨利竟然放下扑克,跟了过来。 他十分恭敬地对陆时刚才的解围之举表达了感谢,之后询问道:“陆教授,你赞同我那种方式?” 陆时点点头, “我读过你的作品,故事的结尾往往以一个独特而令人印象深刻的转折点结束,都让人难以预料。我十分喜欢。不过,这种比较适合短篇写作,或者戏剧。” 欧·亨利不解, “短篇啊……” 陆时说:“当然。篇幅短小精悍,才能通过简明扼要的措辞来避免过多铺垫,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拖拖拉拉、战线过长,会导致那种结尾的冲击力减弱。至于戏剧,因为是一幕一幕呈现的,相当于短篇集。” 欧·亨利沉吟道:“那,若我想写长篇呢?” 陆时皱眉, “那就只能让结构尽量松散一些了。” 欧·亨利震惊。 他在洪都拉斯开始写长篇《白菜与国王》, 正如陆时所说的,那是一部结构松散的政治讽刺, 有时候,他甚至将之视作短篇集。 但《白菜与国王》尚未出版,不可能在市面上读到, 陆时能说出那种话,只能说明他的写作功底深厚,从的叙事到结构,无一不精通。 欧·亨利躬身, “陆教授,我真应该进哥伦比亚大学,听听你的课。” 陆时:??? “什么意思?” 欧·亨利低声道:“你说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下部作品的序言我已经想好了,一定要在开头致谢你的指点!” 说着,他握住陆时的手, “感谢!万分感谢!你就是我写作路上的导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