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牛马,就是牛马! (第3/3页)
么说?” 特斯拉回答:“因为自然科学的研究也是有潮流的。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引无数人进入了我们那个领域。但后来嘛,爱迪生……”
他摇摇头,不再多说,转而问陆时:“陆教授,对于这些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陆时说:“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当然是成立子刊。” 特斯拉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 “什么意思?” 陆时回答:“以《科学》为例好了。它完全可以继续做综合类的期刊,但是,只刊登最顶尖、最有学术价值的那些文章。而其余的文章,可以进行分门别类,就比如光学,完全可以搞一个《科学·光学》嘛~” 特斯拉连连点头, 心想, 这个确实治标又治本。 但他随即道:“还是有问题。以现在学术圈的体量,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这么多子刊啊。” 陆时嘴角勾起一个弧度, “那是学生们在毕业时没有要求。假设,我是一个硕士研究生导师,要求我的学生毕业时必须在影响因子5以上的期刊发表过论文,那会怎么样呢?” “啊这……” 特斯拉震惊, 看着陆时,就像有一道启迪智慧的闪电从天灵盖轰入。 心说, 这特么是何等“天才”的构想啊! 学生们为了毕业,必然疯狂地发论文,疯狂地引用, 大水漫灌下,学术圈的体量上不上得去不好说,论文的刊发量肯定爆炸式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必然更看重影响因子, 学生也就不得不再多发论文, 之后,形成螺旋, 影响因子彻底和科研能力绑定,成为衡量一个期刊的最重要的标准,进而衡量一个学生的工作成果。 特斯拉沉吟, “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不过,只对长远起效。最近这几年怎么办?” 陆时说:“最近几年就先治标嘛~” 特斯拉好奇道:“如何治标?” 陆时解释:“可以对影响因子进行加权算法,以平衡各学科。物理学的人少,发的论文也少,就增加其权重;化学研究者多,发的论文也多,就减少其权重。” 特斯拉摊手, “这个办法确实简单。但问题在于,权重由谁来制定?《自然》肯定喜欢物理、数学,《科学》肯定喜欢化学、生物。这需要一个能让所有期刊都心悦诚服的组织或个人来进行……” 蓦地,特斯拉停下了话头, 他紧盯着陆时, 让所有期刊都心悦诚服的个人不就在眼前吗? 此时的他也终于想明白了AAAS让自己来找陆时的真实目的了, 心里吐槽, 那帮老混球,科研水平一般,学术上拉帮结派的手腕倒是非常强。 特斯拉对陆时说:“陆教授啊,你有没有想过去AAAS任职?不用坐班办公,挂个名就好。” “啧……” 陆时咋舌, 心里明镜似的, 对方这是在拉拢自己呢~ 他笑道:“我研究的都是文学、历史,哪有那个能力?” 特斯拉摆摆手, “AAAS的总部在华盛顿。你知道那里都有哪些部门吗?” 陆时摇头, “哪些?” 特斯拉拈着小胡子数道:“执行办公室、财务与行政部、人事部、发展部、国际项目部、教育和人力资源项目部……” 全是些行政管理部门。 陆时:“……” “那些分管学科的部门呢?” 特斯拉笑道:“一般在各地的大学和实验室。” 原因无它, 分管学科的部门需要牛X的教授,而这些教授往往有教职或研究工作。 特斯拉继续道:“所以,根本就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意愿的问题。陆教授,如果你愿意在AAAS工作,部门随便挑,甚至于,除了协会主席的职务也能随便挑。” 这已经是赤果果的贿赂了。 陆时摊手, “特斯拉先生,何须做到如此地步?权重的比例其实很简单,就按照各学科的人数来算嘛~假设,全球有10万人学生物,1万人学物理……” 话音未落,特斯拉便低声道:“陆教授,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这里面还有cao作空间。” 陆时说:“cao作空间?我觉得很公平啊!” 特斯拉颇有些无奈, “陆教授,你就装糊涂吧。本科生和研究生比,前者算不算人?麻省理工的学生和哈佛的学生比,前者算不算人?而且,有的学校有实验室,有的没有,前者的学生算不算人?” 此时的麻省理工还没崛起, 在大多数美国人眼中,麻省理工是哈佛的卫星学校,随时会被吞并的那种。 说了这么一堆,特斯拉还觉得不过瘾, 他感慨道:“牛马,就是牛马!连人都不算,凭什么做权重的分母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