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_第333章 我阿美自有国情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3章 我阿美自有国情在 (第2/3页)

  陆时对古德曼颔首示意,

    后者会意,接过韦尔蒂送来的文件,开始逐条审核。

    韦尔蒂展颜一笑,

    “即日起,陆教授就是‘888工程’的部门负责人了,同时在公共项目办公室也有职位。当然,你只是挂名,但华盛顿的总部肯定会给你留办公室。”

    对这些身份,陆时倒是无所谓,

    只要不具体干活就好。

    韦尔蒂继续道:“既然陆教授已在AAAS身居高位,那么,还有一事你也要参与定夺。”

    陆时好奇,

    “怎么?”

    韦尔蒂说道:“我们准备请托马斯·威克利来创办新的期刊。”

    托马斯·威克利,

    陆时对这个人有印象,

    “综合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创办人?”

    韦尔蒂笑,

    “此威克利非彼威克利,你说的那位已于1862年去世。当然,这不怪伱,欧美有很多人子承父名。我说的这位是威克利家族中,《柳叶刀》的第四位主编。”

    所以说,这段时期的欧美也是很封建的,

    如此看重科研水平的期刊,主编的位子也能搞子承父业的继承制。

    陆时好奇,

    “AAAS不是有《科学》了吗?”

    韦尔蒂露出狡黠的笑,

    “《科学》毕竟是综合性的,影响因子不见得高。我们请威克利先生过来,主要是想搞生物、遗传、医学方面的期刊。”

    陆时恍然大悟,

    心想,

    这帮美国佬也是会钻空子。

    生物这类学科不是没有理论研究,只是比较少,大部分成果以实验为主导,

    这使得此类学科需要大量牛马,

    牛马多了,论文就多,

    论文多了,引用就多,

    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自然而然会攀升。

    AAAS这是想在学术声誉方面实现对欧洲的弯道超车呢~

    但这或许有些多此一举,

    按照历史,《自然》、《科学》两刊向来都是科学界的扛把子,影响因子的排名永远霸占着一、二。

    德先生不讲道德,

    赛先生不比赛。

    期刊顶级与否在于谁愿意投稿、谁会去阅读。

    美国后来学术界的强悍,是国力强悍的外在表现。

    陆时说:“新期刊,我当然支持。”

    韦尔蒂说:“你支持就好。说实话,我们内部连期刊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Cell》。”

    “啧……”

    陆时听得咋舌。

    学术界三大顶刊,

    《自然》、《科学》、《细胞》,

    都出现了。

    只不过,按照历史,《细胞》应该创办于1974年,由爱思唯尔公司出版发行,

    现在却是早了70年,

    连发行地也从欧洲到了美国。

    韦尔蒂说道:“陆教授,我此来找你就是这两件事。没问题的话,我先和古德曼先生核定‘888工程’的章程了。”

    陆时做了个请的手势。

    韦尔蒂和古德曼坐到了旁边的书桌,开始逐条审阅文件。

    马克·吐温看着他们的背影,叹了口气,

    “唉……”

    他摇头道:“我最不喜欢美国人这点,不讲规矩。”

    “噗!咳咳咳……”

    陆时当场笑喷出来,

    没想到,马克·吐温竟然有现代公知属性,动不动发反思券。

    韦尔蒂显然也听到了,

    “你什么意思?”

    马克·吐温说:“你来找陆教授两件事,哪件守了规矩?本来是七所学校,现在硬要加一所;已经有《科学》了,结果还要为了影响因子搞什么《细胞》。”

    韦尔蒂“额……”了一声,

    “你不懂学术。”

    马克·吐温挑眉,

    “我不懂?”

    韦尔蒂低声道:“搞新期刊,也是为了年轻学者着想。”

    欧·亨利也不明白了,

    “有《科学》这样的权威,年轻学者在上面发刊,立即就能登堂入室,何必另起炉灶?”

    韦尔蒂听得直撇嘴,

    “就说AAAS的《科学》编辑部,对于很多专家评审来说,别人做的新东西,特别是年轻人做的东西,他们看不懂也看不进去,根本分辨不出好坏,这种情况下……”

    后面的话没说完。

    其实,也无须多说。

    那些专家,徒子、徒孙一大推,在学术圈用“山头”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而是“山脉”,

    他们必然把项目、课题、评审当作自己的权力,然后心照不宣地利益互换,

    年轻人能出头?

    房间内诡异的安静,

    “……”

    “……”

    “……”

    众人面面相觑。

    良久,韦尔蒂嘀咕道:“早就说过了,我阿美自有国情在……”

    马克·吐温:

    “Fxxk!”

    韦尔蒂耸了耸肩,

    “你也不用过于悲观。欧洲也很烂,甚至早就烂完了,就比如刚才提到的《柳叶刀》,四任总编都姓‘威克利’。反倒是咱们更有活力。否则,《全球高校排名》也不会有那么多美国高校上榜。”

    他掰着指头数:

    “

    芝加哥大学,1890年创办;

    加州理工,1891年;

    佐治亚理工,1885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