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丹青妙手;贫道呼得风来! (第1/3页)
第106章丹青妙手;贫道呼得风来! 戚氏宗族之女眷,凡是犯了法纪的,也一律入了教坊司。 一番处置下来,威州这几百年的望族世家是彻底衰败下去了。 尚能安然无恙的只有寥寥几位,其中大多奉公守法,德行清白。 可这些人,又如何撑得起偌大的戚氏宗族? 另外,还在外为官的戚氏宗族之人,也大多受到了牵连,不是被罢官,就是被降职。 即便是朝堂之上,几位官居四品之人,依旧是难逃罪责,被圣上贬出了长安。 新到任的威州刺史,狄阁老看得出来,是个能干之人。 他就任之后,大多施以安抚百姓,躬耕乐业之举。 几天下来,效果显著。 对此,狄阁老也觉得是时候该离开威州了。 于是乎,某日一早。 狄公、袁芳、周宴以及那些钦差卫队,就浩浩荡荡离开了威州。 离开之时,威州刺史率领众官相送,一州百姓也是眼含热泪,不舍告别。 如此情形,狄阁老等人见了,也是感慨万千。 却说那周宴随狄公出了威州,本是直接打算返回岐州的。 但奈何被狄公执意拦了下来,让他随自己一道返回长安,到圣前交旨。 对此周宴不好拒绝,便答应了下来。 不提狄公一行人回京交旨。 且说三日之后,韩湘子便离开了青云观,驾云往黛州去了。 …… 黛州,在大唐江南西道。 治在洪州。 而黛州就在洪州以南三百里,地结南矶山,风美婀然。 那位乔公子,原名乔阊,字今,是黛州乔家之人。 说起这黛州乔家,在江南西道可谓是名气极大。 并非是乔家长子三十岁之前,就考取了进士科,有封疆大吏之资。 而是因为乔家先祖乔兆昔。 这乔兆昔,乃是一代画师! 其水准,早已臻于宗师水准! 年轻时,他曾出入皇宫,为天子作画。 一手丹青之妙,简直出神入化! 尝闻,这乔兆昔一次在游南矶山时,不料途中遇上了大雨,躲到山上草庐避雨时,见雨中南矶山泼墨如烟,便即兴画了一幅《南矶雨后图》。 此图,乃是乔兆昔集大成之作。 据说,画成之后,那南矶山便霁晴满空,生有祥云。 乔兆昔除却工善山水外,花鸟、楼阁、神鬼仙佛也颇为擅长。 这乔兆昔活了耄耋有六才仙逝,所留画作颇丰,常为世家大族争相购之。 故而,这乔家之所以如此富足殷实,大抵是得了祖上余荫。 这百年来,乔家每逢没落,便会变卖先祖画作,用以维济。 好在近几代乔家后人倒也争气,如今繁衍至此,已有大族之势。 韩湘子入了黛州城,自然是听到有关乔家先祖的奇闻轶事。 此事真假,已是难以考究。 韩湘子并不关心这些,他真正在意是如何找到那乔阊。 并从他口中问出禾音的下落。 …… “这位小道长怕是初次来黛州吧?” “怎么也是来向乔家求画的?” 在韩湘子走在闹市上,忽得有个书生打扮的人,来到他面前,笑盈盈问道。 但韩湘子见他身上,丝毫没有文气,不觉得纳闷。 “求画?” 之后听到他说的话,不由得眉头微皱。 这从何谈起? 看韩湘子有些茫然,那人解释道: “小道长有所不知,如今这乔家二公子似被乔家先祖给附身了,不仅画功了得,火候独到,如今黛州不少百姓纷纷跑到乔家求画。” “已有高人说了,这乔二公子文墨之水准已接近大家风范,要不了几年,必定声震画坛,到时他的画作也会留名青史,眼下若能求得一幅,将来不愁卖不上好价钱。” 韩湘子脸上露出一抹诧异之色: “竟有此事?” 此人口中的乔二公子,便是乔阊了。 那人只当韩湘子惊讶于那乔二公子被乔家先祖附身一事,随即靠到韩湘子身边,与他低语道: “怎么,连小道长也觉得玄乎?” “说起来也怪,那乔二公子之前不好读书,丹青之道虽有涉及,但顶多算初窥门径,眼下不到几载功夫,俨然有了大家之风。” “据说,那乔二公子前些时日害了场大病,醒来之后就变了,不仅每日勤加作画,闲暇时还跑遍了黛州城的大小寺庙,临摹碑文,书法一道也大有长进。”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