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_第七百五十六章 长路漫漫(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六章 长路漫漫(下) (第2/3页)

   在这事上,李胜利是不好发表什么意见的,只能看张英的决断了。

    有些东西是根植于血脉深处的,走着走着,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这样我跟在你身边,就算是心安理得了……”

    现在找个能学全手艺的真传弟子,太难了!”

    江湖上的手段虽多,但不及人心的险峻,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的。

    现在这年月,在农村讲这个,也算是有些烧包了,但马店集的条件到了,该有的还是要设置上的。

    张英对王家老宅是熟悉的,跟丁岚也算是熟识了,回来也就回来了。

    到了家里,李胜利倒是不用挠头,一切都是是熟门熟路了。

    不用安置什么,将张英留在王家老宅,李胜利又去王芷坐诊的卫生所看了一下。

    李胜利坐诊,卫生所就是医务室,到了王芷手里,那就还是马店集卫生所了。

    大致看了一下王芷的坐诊过程,王家传承,也不仅仅是用药仔细那么简单。

    切脉、望诊,也是极为细致的。

    与自己的三五分钟不同,王芷这边,即便是看简单的病症,也要半小时左右的。

    这样的问诊速度虽说慢了一点,但也算是正常的速度。

    一分钟、两分钟,对中医而言,多少有些扯淡。

    或许对蒲老、史老这样的大医家而言,见的多了,许多病症一看便知。

    但中医师,也不可能都是大医家的,从望诊开始,中医接诊病家的时候,就要在脑中不断地过医书。

    或者说是根据病家的表症,来构筑一个诊断模型,这就是挂在嘴边的辨证施治了,中医之难也就难在这里了。

    辨证施治,也算是中医登堂入室的最后一个关隘。

    不管问诊的时间长短,只要会了辨证施治,就算是真正的中医师了,至于差别,只在功夫的深浅上了。

    看完了王芷坐诊,又去田间地头看了看农活,李胜利带着悠闲气息,回到王家老宅看了一会儿医书。

    接近傍晚的时候,吃了点东西垫了下肚子,又开车去了小王庄。

    这次到了小王庄,杜老爹依旧没回来,但丈母娘付大姐却没跟昨天一样问东问西。

    这显然是被杜老爹说了,不然这位丈母娘也不会这样的。

    跟丈母娘付大姐聊了一下城里的跟乡下的事,杜老爹这边才带着浓重的疲惫,从院外走了进来。

    “你倒是催的紧。

    我看啊,我也就是你小子的一催巴儿了。

    每每跟你谈心,我都要好几天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

    见了自家贤婿,杜老爹一样有些怵头。

    昨天,李胜利是安安心心的回了马店集,杜老爹这边却是彻夜未眠的想着,事情的前前后后。

    一早还要组织好语言去办公室汇报工作,汇报之后,又是各种查资料、打电话、发电报。

    昨晚的话题这还没落地呢,自家这贤婿又来了。

    虽说实在累的受不住,在车上休息了一会儿,但不到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对杜老爹而言还是太少了。

    白天的工作,回家也是要继续的,再跟自家贤婿谈事,杜老爹这边也真怕累的没法工作。

    发了牢sao之后,杜老爹也没闲着,找出李胜利给的那个粗壮些的竹筒,拿了几片西洋参,就给付大姐递了过去。

    虽说自家这个贤婿是真累人,但他给的参片、参须也是真好使。

    “爸,西洋参片不限量,但参须要限量的。

    您本就肝火旺,吃多了参须,不好!”

    李胜利的眼力不错,自打杜老爹进屋,就看到了他眼里的血丝。

    在办公室那边,夜以继日也是常态,谁让有个夜以继日的领导呢?

    但一般人,也真是受不了这样的熬炼,换个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这么干,只怕月余时间,就要半废了。

    领导的精力无穷,几乎全部是靠着透支跟毅力来支撑的。

    如果领导能正常工作,李胜利觉着,上寿虽说难及,但中寿还是没问题的。

    “知道了,过犹不及么!

    不用在我这含沙射影,领导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