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朱元璋的底气!八百里加急! (第3/4页)
表现好,陛下和皇后要召见朱先生和徐先生。 蒋进忠显然并不明白,朱元璋的苦涩:他现在想让小夫妻两回宫,都只能用这种借口。 …… “出发!”朱棣大手一挥,孩子们笑着往马车跑去。 朱棣和徐妙云则上了其中一辆马车。 …… “燕王亲兵!马车里坐着什么人?” “是朱秀才的学生,我看到了!这是要去哪儿?” “看样子是去皇宫?” “对,就是去皇宫,据说,今天督查中书省。” “朱秀才在不在马车内?俺想问问他,有没有把握,再考个甲等第一名。” …… 当谭渊等人,赶着马车,从贡院来到洪武大道,瞬间引起百姓注意。 最前面一辆马车内。 徐妙云抱着小雍鸣,侧耳辨别外面议论内容,听着议论内容,渐渐全都变成关于四郎秋闱举人考。 笑笑,“金陵百姓都议论,你能不能再考甲等第一名,朱先生,有没有信心?” 朱棣笑着瞪了眼。 徐妙云故意道:“雍鸣,快问问阿爹,有没有信心?” 咿咿呀呀…… “阿……爹……” 突然的声音,让朱棣瞬间低头,徐妙云瞬间抬头…… 两人全都眼巴巴看着,爬在朱棣胳膊上,乱动的小祈婳。 朱棣抬头,错愕询问:“咱们家小棉袄,刚才是不是叫我阿爹了?” 徐妙云瞧着朱棣满脸惊喜,笑着点点头。 得到确认后,朱棣立刻低头,逗弄道:“再叫一声,祈婳,再叫一声……” “阿……爹。”这回,小祈婳叫的比上次更加娴熟。 哈哈…… 朱棣顿时爽朗大笑。 徐妙云含笑微哼,“我天天照顾他们两个,没先叫一声娘亲,反倒先叫阿爹,这太不公平了。” 两个小家伙出生至现在,已经七个月了。 能磕磕绊绊,牙牙学语,喊一声阿爹也并不神奇。 朱棣凑近,含笑低语,“孩子先叫谁,不看和父母相处时间,主要还是看,他们听到阿爹和娘亲这两个词,哪个更频繁一些,你肯定没少当着两个小家伙说:你们阿爹如何如何吧?” 暴露了! 徐妙云脸瞬间通红,把头蒙在朱棣肩头偷笑。 的确。 平日里,尤其是四郎陪雄英去辽东,不在期间,她想四郎,就给两小家伙讲他们阿爹的种种。 另外,编排一点他们阿爹的‘坏’! 没想到,她的思念,却让小祈婳给暴露了。 小祈婳、小雍鸣睁着黑豆豆大眼睛,好奇看着娘亲…… …… 马车一路来到洪武门。 在值守禁军注视下,驶入皇城。 小家伙们,好奇撩起帘子,打量着…… 直到几辆马车,在六部官衙外停下。 “来了!” “朱四郎和他的学生来了!” …… 早等待的百官,纷纷走出来,远远看着。 朱棣下车时,叮嘱道:“你先去御书房,我送孩子们进去后,就去找你们。” 下车后,目视马车离开。 瞥了眼六部官衙,或明或暗投射来的视线,笑着招呼:“皮孩子们,下车了。” 孩子们闻声,大孩子先下,然后帮着小的下车。 快速在朱棣面前站好。 朱棣对谭渊点了点头,谭渊带着几名兄弟,赶着马车出宫。
朱棣收回视线,看了眼孩子们,笑笑:“跟着师傅。” 话落,提步直奔中书省。 “朱秀才。” “朱秀才。” …… 百官纷纷勉强笑着打招呼。 他们可不想变成第二个涂节,人要能屈能伸,这个时候,千万别招惹朱四郎。 朱棣一边抱拳回礼,一边带着孩子们往里走。 等抵达中书省官衙大堂。 便见右相汪广洋已经在大堂内等着了。 大堂一字排开几十张桌子。 每张桌子上,除了账簿、田契,还放着一张纸条,写着对应官员名字。 不过没有胡惟庸的名字。 汪广洋抱拳,“朱秀才,中书省需要督查的官员账簿、田契都在这里了,我们已经知晓你们的督查流程,大家会一边处理政务,一边配合督查,至于胡相的,在胡相官房。” “多谢右相及各位大人,支持我们督查。”朱棣抱拳感谢。 然后看向孩子们,“春晓、东旭你们和师傅去胡相官房,民丰、原吉你们带着师弟师妹在外面核查。” “知道了师傅。” 孩子们应了一声。 朱棣和汪广洋简单寒暄几句,就带着春晓、东旭去胡惟庸官房。 朱棣刚走,中书省官员、吏员瞬间围了上来。 孩子们抿唇,明显有些紧张。 不过却在几个大孩子带领下,低声讨论几句,就默默有序分组,在一张张桌子前坐下。 一人打算盘。 一人用毛笔演算,同时负责记录。 百官凑近瞧着,低声议论。 “确实很优秀啊!明显紧张害怕,可竟然还能保持镇定。” “这就是朱四郎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