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八章:朱元璋的底气!八百里加急! (第4/4页)
的新式数术吗?” “好好看看,若是效率比咱们使用的记账、统计法子便捷,最好学一学,这中书省,年年忙的要死!” …… 汪广洋听同僚议论声,也好奇看着这些孩子。 他不得不承认。 朱四郎夫妇,真的把这些孩子,教的很优秀。 将来,这些孩子肯定会追随朱四郎。 怪不得胡惟庸如临大敌。 汪广洋往胡惟庸官房方向看去。 恰好看到朱棣敲门后,走入官房的背影。 …… “朱秀才,可把你盼来了。” 朱棣进屋后,胡惟庸放下手中折子,起身笑着从桌案后绕出来。 他才不会蠢到,在朱四郎查他的时候,算计朱四郎。 朱棣笑着拱手,“胡相。” “拜见胡大人。” 春晓、东旭跟着行礼。 “朱秀才,这便是去韩国公府的两个孩子吧?你这些学生,可都了不得,将来成就,恐怕不可限量!” 胡惟庸含笑打量春晓。 这女娃娃,把耿炳文家倒霉孩子逼得节节败退。 还隐晦抽了朱紫巷权贵一个耳光。 又在李府核查、统计时,替长公主号脉,发现长公主怀孕。 确实很优秀! 只是,这些孩子,和朱四郎捆绑的太深了。 朱四郎风光,他们前途不可限量。 某天,若太子、朱四郎反目成仇,朱四郎倒霉,这些孩子也不会有好下场。 “胡相过奖了。”朱棣随意寒暄一句,看向摆放在官房正中的大桌子。 桌案上,堆满账簿和田契。 这些年,胡惟庸还真没少捞! 怪不得,不愿效仿其他人,摆放在外面大堂。 胡惟庸顺朱棣视线看去,尴尬之色一闪而逝,‘看什么,这些其实都是你朱家该给我胡惟庸的!’ 暗怒腹诽一句,胡惟庸也没了和朱棣虚情假意的情绪,勉强笑道:“朱秀才,是不是开始?” 朱棣收回视线,“好。” 春晓、东旭在朱棣看来时,点点头,悄悄捏了捏拳头,来到桌边坐下。 师傅被惊到了。 他们也被惊到了。 昨天韩国公就不少了。 可和这位胡相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有多少,像他们家这样的农户,开国分到的良田,被这位胡相巧取豪夺了? 有良田,在没有搞乡土村社,粮食只能贱卖的情况下。 青黄不接时,夹杂着野菜才能填饱肚子。 被置换成坡地、旱地,怎么活? …… “胡相。” 门口响起的声音,打断几人思绪,循声看去…… 一位老嬷嬷拎着一个食盒,站在门外,浅笑道:“陛下和娘娘吩咐婢子给朱秀才的孩子们送点点心。” 胡惟庸含笑让老嬷嬷入内。 心中则掀起了波涛,余光瞥视朱棣,‘朱皇帝对这些孩子这般好,分明就是爱屋及乌。’ 老嬷嬷还是之前去贡院送御膳的老嬷嬷。 给东旭、春晓摆放好点心后,喜欢的摸了摸两个小家伙小脑袋,然后来到朱棣身边,“朱秀才,陛下和娘娘召见。” 朱棣点点头。 和胡惟庸寒暄几句,又和春晓、东旭交代几句,跟随老嬷嬷离开。 朱棣离开后,胡惟庸回到书桌后,一边批示折子,一边观察春晓、东旭。 …… 这一日。 临近天黑时。 朱棣、徐妙云才带着一群小家伙出宫。 同时,多了几辆大板车,上面载满了一只只大箱子。 …… 百官下朝,纷纷找到中书省同僚,打听消息。 “近距离观察朱四郎学生,感觉如何?” “何止观察,我还旁敲侧击和这些孩子说了几句话,很优秀,四书五经虽然还没有学完,但学过的,学的很扎实。” “据其中一个小孩无意间说漏嘴,他们每天五更天后,就会在村子里徒步晨诵,咱们家,谁家孩子能做到这般?” “我们中书省,已经决定,此事之后,向朱四郎学习他那种数术法子,的确很便捷。” …… 随后数日。 各部一一被督查。 虽然有御史台的前车之鉴。 可总有人认为,自己可以侥幸。 落网的官员不断出现。 金陵百姓纷纷拍手叫好。 “到今天为止,朱秀才抓了多少个大官了?” “十八个!” “光三品大员,就四个了!” …… 又一日伊始,据张榜日,只剩三天时,街面渐渐热闹起来,相熟的百姓见面后,打招呼不问吃了吗?吃了什么? 纷纷讨论又抓了几个官员。 “让开!让开!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百姓目视风驰电掣,疾驰而过的斥候,纷纷狐疑议论时。 皇宫内。 上至朱元璋,下至文武百官,顿时被斥候带回的消息所惊动。 “辽东八百里加急,高丽遣使称臣纳贡!高丽遣使称臣纳贡!” ……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