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秦王问政(求评论,求推荐) (第1/3页)
墨彦到来之时,嬴政正站在飞石之上,欣赏瀑布的雄浑壮阔。 只见墨彦缓缓上前,而盖聂与卫庄则相视一眼,缓缓停下脚步。 说实话,这是墨彦第二次见到嬴政。 初次见嬴政之时,墨彦乃魏国使节,彼时嬴政身穿王服,头戴王冠,居于高台之上,所以墨彦无法看清。 此时墨彦才真正的看清嬴政此人。 从背影看,身姿挺拔,与墨彦相差无几。但站于瀑布前,却透露出一股迷茫,以及对时局的无奈的气息。虽如此,但那与生俱来的气场却扑面而来,令墨彦暗叹此人乃天生帝王。 墨彦缓缓走到嬴政身边。 与嬴政并肩而立。 王虽贵,但吾亦不卑。 “先生,我们这次是第二次见面了。” 墨彦愣了一下,没想到嬴政竟会说起这个话语,脸上露出一起回忆的微笑。 “彼时,我为魏使,君为秦王。虽一目之遥,却立场不同。” “遥想当日,先生于大秦朝堂之上,面临群臣指责,却依旧镇定自若,舌战群臣,最终完成使命,功成身退,何等潇洒。今寡人有一事不明,望先生指点” “但说无妨。” “寡人尝闻,彼时先生已为魏国退我大秦,魏国上下无一不为先生贺,先生若以出使之功回魏,必将奉为上卿。然,寡人却听闻先生弃印而去,此为何?” “彼时,为魏国出使有不得已之苦衷。不回魏,乃因魏无道也。魏王贪图享乐,朝政日衰,群臣不思进取,犹如破船而于泛海行舟,非吾之所愿也。此等国家,我虽有心,但无力回天。” “嬴政受教。先生果然心系天下,不以国而论之。前日,寡人与韩非先生一番交谈,为其所立之法而敬佩,然韩非先生以国为家,置天下于不顾。终究与孤背驰。不知先生与韩非先生,两者孰优?” “君可知,纵与横,天地之道也。横与捭天地之势也。吾与师兄亦为纵横。孰优由君自定也” “既如此,若先生为政,则欲何为?” 说到这里,墨彦知道,嬴政终于要开始进入主题。 “一曰变法、二曰富国、三曰强军四曰开疆拓土,荡平天下。” 嬴政听到墨彦之言,心中无比震撼,只因为墨彦这几个字,已然透露出其内心巨大的鸿图与抱负。 若墨彦真有此能,那韩非焉能与其而论。 “先生,寡人,愿!闻!其!详!” “商君变法,彼时秦人权贵居高位,而民无路。民风不畏死,然私斗甚重。故商君之法严之,使民而惧之,使秦强盛尤胜诸国。 然,此一时彼一时也。 来日秦国一统天下,而天下之民受诸子百家影响久矣,民心虽求一统,但却好仁。 然,秦之法,甚严,民众畏之如虎。 若秦不变法,则民众唯惧而不敬,待到风云莫变之时,星星之火亦可燎原,秦国亦将如危楼而崩塌。” 嬴政听完墨彦的话,没想到墨彦竟然要推翻商君的变法成果。 此时嬴政内心是非常推崇商鞅的,自然有些脸色不好。 “先生此言,是否有些危言耸听?” 墨彦看着嬴政的脸色,淡淡的说道。 “秦王,是危言耸听还是事实真不知否?秦自秦王而上,六代奋发图强,方有今日之秦国。 然秦王,敢言子孙之辈皆有如此雄才伟略焉?晋文公何等霸气,其后是否存焉?楚庄王问鼎中原,不可一世,然如今之楚国焉有其英姿否?商君之法,我甚佩之。然法之道,不应因一人而止,而因由其而始,故商君之法,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方为正道。” 嬴政听到墨彦的这番话,终于是内心开始动摇。 “愿闻其详” “王上,商君之法,上下一视同仁,此乃精华也,吾甚是认同。然其法之严厉太过,世人皆有七情六欲,谁能无过。因此若吾执法,商君之法依旧执行,然法之责吾将弱之,以悯天下之情。徭役之责,吾将改之,以使劳有所得。其余诸法,亦会一一修正,使其贴合天下之民心。” “先生此举,不惧民众不畏法乎?” 墨彦对此反问。 “民众畏法与民众敬法,秦王选哪个” 嬴政闻言,思酌片刻,立刻明白这两者的区别。恐惧不可能带来长治久安,而敬畏却会使所有人都争相拥护,这是被动与主动的区别。 嬴政对着墨彦行了一个大礼。 “先生大才,寡人受教了。不知先生如何富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