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秦王问政(求评论,求推荐) (第2/3页)
“国富,非君富,也非臣富,而应是民富。民富则国强,国强,则民强。故富国者,鼓励通商,修建水利,兴修道路。建立完善市场制度,打压不法商贩,使天下货物流通,使居咸阳而能得六国之物也。” “先生,如此,世人岂非皆慕商而忘农呼?” “公子,以农为本,看似富国,实乃贫国也。农者,民也。民之粮赋税一缴,余几层?仅剩饱足而已。 然天有不测风云,若遇天灾,则赋税缴纳不齐,该当如何?易子而食也。 故以农为本,实乃下策。而若民与商一视同仁,以重利之商品而收重税,则商之赋税则大于民之粮税,此时,可减轻民之粮税,以商税补之,则民有余粮。余粮可换之钱币,则手有余钱可使之流通,流通之物皆为商品,又可收之商税,公子觉得,此举于民是利还是弊?” 嬴政没想到墨彦竟然从这个角度来说富国的途径。 瞬间颠覆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三观,仔细一琢磨墨彦的这一番话,嬴政才发现,这里面竟然有着国家运转的道理。 此时嬴政看着墨彦眼神已经隐隐有些炙热。 “先生,那强军又为何?大秦此时不说威霸天下,至少也是世间一等,为何需要强军” “公子,彼以为军强在何?” 嬴政思索了一下。 “在于将,在于帅,在于兵。” “那公子以为,将帅之能,代代皆有呼?” “不能” “那再问公子,兵在多还是在精?” 嬴政顿时默然。 “精兵虽强,然其不可得之,痞兵虽弱,然易得之” “公子,兵在精而不在多。兵精如臂驱使,一万精兵,可灭十万新兵。此乃差距。何为精兵,一曰,勇,悍不畏死,二曰令,令行禁止,三曰魂,魂者,军魂也,知其为何而战,为谁而战。此乃精兵。” “先生明言” “秦国二十爵,曾为秦国庶人之路也,然待秦国一统天下之日,乃此法崩溃之时。 盖因秦人好战,为战而战。其战,皆为军功也。然天下一统之时,战功从何而来?若无战功,庶民如何出头?因此,为利而战,为利而衰,此乃弱军也。 若要治军,须让其,知其为何而战,又为谁而战,筑其军魂,此乃,军政。 同时,秦军虽猛,然其多为壮年,何不让其解甲归田,使之务农,而征兆青年之兵加以训练,青壮之人,善学而易懂,则必成雄壮之师。此乃,征兵。 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不再以人头而计,而以贡献而论,此乃军功。” 嬴政听完,颇为认同。 此时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墨彦的第四点,毕竟对于君王来说,开疆拓土,永远具有无比的吸引力。 “先生,嬴政受教。不知先生何为开疆拓土,扫灭天下。” “再问王上一事,大禹九鼎定九州。在王上眼中,天下就是九州吗?” “自然不是,然中原之地最是精华,蛮夷之地,甚难取之,且取之无用” “是吗?王上,这天下,真乃王上看到之天下吗?” 说完墨彦从手中拿出一张目前的华夏地图。放在案几上。 “公子请看” 只见墨彦指着百越之地,还有北方匈奴的地盘。 “此乃天予之地,公子何不尽取之,使我华夏走出九州,而变成十州,九十州呼?大禹以九鼎定九州乃为我华夏定基石,而不是使华夏之人固步自封。因此王上,这里” 只见墨彦手沿着河西走廊伸出来地图之外,一直向前滑行。 “此处乃西域,有些大片辽阔的土地,当为吾大秦所有。将来,吾华夏所到之处,都应为华夏之领土,方不负在此世上行走一趟。王上,现在可知何为天下吗?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嬴政看着墨彦手指滑向的地方,方知自己一直以来的眼界依旧还是太狭小,而墨彦已经不把六国放在眼里,而是已经谋划天下。 “先生,此地虽广,但路途遥远,不便管辖。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先生有何办法?” “不便管辖,其因有二。一曰人,二曰路。人者,迁徙即可。将此地之人尽数杀绝,留稚子以华夏文明教之,使其只认华夏,不识本族。三代以后,可见其果。辅以移民,百年内,可为华夏之属。因此,鼓励华夏生育,亦是国策。 路着,遥也。彦曾闻,诸子墨家,有机关兽名朱雀,飞天之能,晨出晚归。若能得墨家之助,则一日来回,路之遥,不复存在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