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_第202章:此词一出,余词尽废。(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2章:此词一出,余词尽废。(求订阅。) (第3/3页)

r>    这就像岳阳楼是滕子京重修的。

    可你要是介绍滕子京,不好意思,大家还真不感兴趣。

    但现在。

    这位以前在他们眼里不出名的苏轼,如今却暴发了极为璀璨的光芒。

    随即,一众专家,学者,历史研究人员,却是疯狂的寻找起有关苏轼的史料。

    是的。

    这一些史料。

    也许在一些知名史书上面,或者是官方修建的正史里面,关于苏轼的记载可能会比较少。

    但是。

    在有一些地方志上面,一些县志里面,或者是一些个人修的史书里面,恐怕会有不少记载。

    你还别说。

    这一通寻找。

    还真是找到了不少苏轼在杭州的一些记录。

    “兄弟们,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什么了?”

    “我找到苏轼在杭州的一些史料。”

    “我草,苏轼在杭州真的有史料记载过吗?”

    “当然,我负责管理的县志里面就记载了,我可是找了好久才找到的。我简单跟大家说一下吧,苏轼最早到杭州任职的是通判,通判是负责案件的,官职不大不小,没有太大的树力。后来苏轼还有第二次来杭州,这二次任职是知州,相当于市长,也就是说,苏轼在他那个时代,是我们杭州的老市长。”

    “我靠,这牛逼大发了。”

    “不只如此,这部县志还介绍,苏轼说他第一次到杭州就感觉很亲切,说是好像曾经到过杭州一样。有诗为证,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意思是说,苏轼感觉自己上辈子就是杭州人,这是不是真的,上一世谁说得清楚,但是,这却说明苏轼与杭州的感情十分的深厚。”

    “牛逼,牛逼,还有吗?”

    “还有,苏轼在杭州还做过一系列的政绩。据县城记载,苏轼第二次来杭州的时候。杭州时不时发生瘟疫,还有旱涝。于是苏轼便向朝廷申请拨款,耗费巨资修缮五代吴越王时期遗留的老旧官舍、城门和粮仓。此外,苏轼还在城内开通新运河,疏浚盐道保障航运;把竹筒做的引水管换成坚固的陶瓦管道,在这些引水管道和配套的水库建成后,杭州城家家户户都可以喝上西湖的淡水。为防止瘟疫蔓延,苏轼还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乖乖,这了不起啊。”

    “这还不止,苏轼除了给西湖写了诗之外,他还对西湖进行了治理。”

    “西湖治理?”

    “各位可能不太知道,宋朝时代的西湖远远不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西湖。在当时,西湖湖面都是水草,不只不利于通航,而且还不利于人们饮用西湖水。于是苏轼就派人清除了西湖里的水草,这才让我们得已欣赏到现在碧波万顷的西湖。对了,西湖的苏堤就是苏轼修建的。”

    “我靠,西湖不得再一次爆啊。”

    一瞬间。

    在苏轼爆火的影响之下。

    西湖火了。

    杭州也跟着大火了起来。

    ……

    “苏轼这也太强大了吧。”

    “是的,因为苏轼,最近西湖又火了。”

    “西湖火了算什么,人家杭州都火了。”

    “苏轼与杭州火有什么关系?”

    “这都不知道,苏轼曾经在杭州做过官啊。”

    随着苏轼的影响。

    现实当中,也因为苏轼,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

    “我靠,这也行。”

    “这当然行。”

    “那苏轼在徐州,在密州也做过官,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宣传一下。”

    “孺子可教,徐州,密州那边的赶紧啊,人家杭州已经先走了一步。”

    “我草,既然这样,我们眉山好像也可以搞一波了?”

    “兄弟,苏轼与眉山有啥关系?”

    “你傻啊,苏轼的故乡就是眉山的啊。”

    “哦哦。”

    “不只苏轼,苏辙也是眉山的啊。”

    “哈哈哈,这么一说,苏轼老婆王弗好像也是眉山的。”

    “对对对,江宁老师说,王弗的墓地也是葬在眉山。”

    “我草,你这一说,眉山还真有搞头。至少那篇十年生死两茫茫,就是写给王弗的。”

    “当然有搞头啊,江宁老师第三讲苏轼之后,说苏轼是宋词第一人都不为过。这样的人才,在眉山搞个苏轼故里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

    好吧。

    在这样思路的影响之下。

    几天之后。

    眉山那边还真个对外打出了【苏轼故里】的宣传。

    并且。

    为了扩大这一个宣传。

    眉山那边还邀请了江宁前往,说是要为【苏轼故里】题字。

    对于题字。

    江宁是不太感兴趣的。

    不过。

    在那边说是有润笔费时,当天晚上,江宁买了一张前往了眉山的机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