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1章:相马的伯乐,他姓孙。(求订阅) (第2/3页)
给消灭。 不能说他们残忍。 统治者最为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 一但前朝的人还在世,那怎么维护自己的统治? 但在周朝,武庚却很幸运的活了下来。 当然。 这个能活下来,倒也不是说周朝统治者仁慈。 主要是当时虽然周朝灭掉了商朝,但商朝仍保存着一定的实力。 哪怕就是商朝国王死掉了,但商朝的一些大臣仍有不少力量。 以当时周朝的实力,他是不足于完全消灭商朝的力量。 为了安抚商朝遗老,于是周朝统治者便封武庚回到原来的地方,以换为商朝遗老的支持。 这种怀柔的措施也让周朝减轻了统一的压力。 不过。 虽然周朝将武庚放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但毕竟武庚是前朝人,所以周武王并不放心。 周武王便将管叔,蔡叔,霍叔,三人封到了在武庚所在地的东南北三个地方,以此监视武庚。 所以这三人,历史上被称之为三监。 其中管叔是为周武王的弟弟,为三监之首。 蔡叔则是周文王的第五子,也是周武王的弟弟。 霍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同样是周武王的弟弟。 可以说。 三监地位崇高,周武王也很信任他们。 用他们来监视武庚,最好不过。 原本这样还可以,安排的还不错。 只要武庚一有什么动静,在武康东南北三方的人便能够第一时间知道。 可是。 在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成王年纪太小,于是便由周公旦摄政。 这个周公旦,也就是周公解梦的周公。 同时周公也是周武王的弟弟。 周公无疑是很忠心于周朝的,同时也没有夺位之心。 他不但很好的治理了周朝,后来还“还政”于周成王。 只是周公没有异心,三位负责看管武庚的管叔,蔡叔,霍叔便不满了。 三人认为自己都是周武王的弟弟,凭什么让周公旦一人把持朝政。 难道他就这么利害吗? 如果真由他一直把持朝政,到时候说不得他会夺了江山。 也正是这样的猜忌,武庚很好的抓住了机会。 于是武庚联合了三监,发动了武庚之乱,也称之为三监之乱。 在武庚之乱当中,孙姓始祖的康叔立了功,封于卫地,成为了卫国的创建者。 孙姓的来源,也就追溯到此。 …… “我就说嘛,孙姓绝对不是那么简单。” “我现在才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武庚之乱。” 不少人感叹。 夏商周。 周朝离我们现代实在是太久远太久远了。 久远到周朝灭商的时间,到现在已经有大概3000年了。 3000年的时间,很多历史事件早已经被人遗忘。 哪怕没有被人遗忘,历史文献当中也是记载不详。 甚至。 还有一些历史文献,也不知道为什么,记载的太过于简单,让人无法解读。 比如说武庚之乱。 在某些史料当中,他就记载了周朝当时发生了武庚之乱。 但具体这个武庚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中间发生了什么,最后又怎么收场的,没有人知道。 对此。 这在前世也是这样。 比如,前世鲁国有一本记载春秋时期的历史书籍。 他的名字,就是叫《春秋》。 但可惜。 哪怕这一本书流传下来了,你也并不一定看得懂春秋。 这倒不是说春秋这本书里面的文字大家不认识。 春秋里面的文字虽然难认,但也能破解。 关键的是。 春秋里面记载的内容实在是太简单太简单了。 简单到很多时候一场大战,往往就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甚至只有几个字。 所以不只是现代人看不懂春秋。 在当时的一系列古人,他们同样也看不懂春秋。 为了搞清楚《春秋》里面记载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就有专门的人去给春秋做释。 于是。 在春秋这一部书籍的基础之上,又诞生了三部经典书籍。 分别叫做《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这三本书,就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书籍。 江宁也是将这种历史上没有讲解清楚的,通过这一次《百家姓》,向大众解读清楚。 …… “江宁老师,您这一来就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