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_第十八章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第4/10页)



    29.力求听对方讲话的实质。

    30.别人讲话时不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

    【评分标准】选a计4分,选b计3分,选c计2分,选d计1分,累计相加为总分。

    【得分评价】

    若总分在120~105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很好;

    总分在104~89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好;

    总分在88~73分之间,说明你的倾听能力一般;

    总分低于72分,说明你的倾听能力比较差。

    (四)社交恐惧症测试

    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原来在一家公司工作,业绩很好,深得上级重视,于是将他送入某大学经济管理系深造。可近半年来他突然变得很怕见人,尤其是见到陌生人时就内心惊慌、言不成句。后来经医生诊断,他患了社交恐惧症。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他入学前立下宏愿,一定要学好,将来努力回报公司,因此学习特别刻苦。在半年前的一次学习交流会上,他由于心情紧张,发言时口吃,引起同学们阵阵笑声。从此,他老是担心自己讲话不行,并认为讲不好话就学不好经济管理,因而内心十分忧虑。逐渐地,他从怕在人前说话发展到怕见人、不敢抬头、不敢说话的地步。

    上述例子中的小伙子患了社交恐惧症。具体地讲,社交恐惧症是一种人际交往中感到过分紧张和焦虑而影响了交往效果的心理疾病。有时该病也被称做“赤面恐惧症”,因为患者与人交往时往往会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说话口吃等。

    想知道自己是否患了社交恐惧症或者有这方面的倾向吗?不妨做做下面的自我检测。

    下面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供选择,分别是:a从不或很少如此;b有时如此;c经常如此;d总是如此。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选择答案,并做好记录。

    【题目】

    1.害怕当众讲话。

    2.在人面前脸红、很难受。

    3.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

    4.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

    5.讨厌别人议论自己。

    6.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

    7.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

    8.害怕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地发抖、心慌。

    10.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交谈。

    【评分标准】选a计1分,选b计2分,选c计3分,选d计4分,累计得总分。

    【得分评价】

    如果总分在1~9分之间,说明你没患社交恐惧症。

    如果总分在10~24分之间,说明你已有轻度症状,不可任其发展。

    如果总分在25~35分之间,说明你可能处在中度社交恐惧的边缘,一定要就医。

    如果总分在36~40分之间,你可能是严重社交恐惧症患者了,要尽快求助精神科医生。

    ★第二节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需求与效应

    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

    尽管人际关系纷繁复杂,每个人的交往动机、要求和期望差别巨大,但仍然有共同的心理原则可言。心理学家从最一般的方面总结出了四条人际交往的心理原则,即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同步变化原则。

    (一)交互原则

    大量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与相互支持。因此,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首先遵循交互原则。

    古人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际交往中,喜欢与厌恶、接近与疏远是相互的。几乎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接纳和喜欢另外一个人;被别人接纳和喜欢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承认和支持别人。一般地,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喜欢他们;愿意接近我们的人,我们才愿意接近他们;疏远、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会疏远、厌恶他们。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交互原则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心理平衡的本能倾向,都要求人际关系保持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适当性,并力图根据这种适当性、合理性解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这种本能倾向的作用下,当他人做出友好姿态以示接纳和支持我们时,我们会觉得“应该”对别人报以相应的回答,进而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迫使我们对他人也做出相应友好姿态。否则,自己以某种观念为基础的心理平衡被破坏,我们就会感到不安。

    (二)功利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除了交互原则,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人际交往的平等性,即把握功利原则。此处的功利包括金钱、财物、服务,更包含着情感、尊重等。换句话说,人们都希望交往有所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