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节 分红 (第1/2页)
我们所有的知青除了已经回家的全都到齐了,只差李羽昆。因为他是**,所以我们也没跟他打招呼。当然,即使告诉他,他也不会来。今天他是不是故意躲出去的,谁也说不清。 rou炖熟了,请进来帮我们杀猪的老乡一同进餐。坐下以后,他就向我们提出了他的疑问:“你们这rou是咋炖的?咋是红的呢?” 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炒了糖色的缘故。如果那样解释,他非但不信,还会说“你们天津人光吹(牛)”这样的话。倒不如说是放了酱油的原因。他容易理解,也会相信。 说话间,他的儿子来找他回家吃饭。我们当然不能让他走,还要留下他儿子与父亲一起吃rou。当父亲的不同意,执意要儿子回家:要他把那些肠子、肚子还有猪头、猪蹄等等拿回家;最后还再三嘱咐儿子:家里什么地方有酒,马上拿来。听话的儿子拿走了那些猪下水,很快又返回来,手里拿着两瓶酒。 我们当中当然还会有袁满森。这样的宴席哪能没有酒呢?喝酒了,袁满森哪能不醉呢?醉了,他哪里能不哭呢? rou吃了,酒喝了。袁满森也哭了。我们没有像上次那样手足无措,大家一起劝他。这一次我们大家都没有理会他,任其哭个不停,我们继续照吃不误——反正我们劝他,他要哭;我们不劝他,他也要哭。劝与不劝的效果是一样的,那么,不劝也罢。他在哭闹时,翻来覆去还是那几句话:“我想家!我想我mama!”真是无聊!我们这些人谁不想自己的家?谁不想自己的mama?难道只有你有家,只有你有mama? 家里终于来信了,是一封平信,信里没提要我回家的事,但是提到给我寄过一封挂号信,大约有一个多星期了。那才是我要求的、帮我请假回家的信。可我至今没有收到。 在我们这里,平信放到邮局可以随便取。所以,无论是谁去公社,顺便到邮局看看,有我们屯子的信就可以捎来。而挂号信则必须是邮递员送来。或者去邮局的人身上带着介绍信才能取走挂号信。 看到同学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纷纷的请假回家了,我心里着急,却没有办法,只是干着急。 僧格仁钦见大家陆陆续续的都回家了,就来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告诉他正在准备。他从家里拿来了好大的一块黄油,说是吃黄油能够暖胃,对身体有好处。我想,爸爸吃了它会不会对他的胃口有点好处呢?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青年点里剩下的人不多了。大家都没心思干活了,天天躲在屋里,把炕烧的热热的。好在我们春天刚来的时候,队里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柴火,在我们集体户的门前堆了一座小山似的。天气冷了之后,队里又安排人为我们在屋里用土坯垒了炉子,按了烟筒。据说我们知青下乡,政府给了一笔可观的安家费。买烟筒的钱都是从那笔安家费里出的。我们那几天把炉子也烧的热热的,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听听队里给拿来的也是用我们的安家费买的收音机。收音机的信号很不好,听不到天津台或中央台的广播,只能听听内蒙台,还有香港台以及一些国外的,比如苏联等电台的华语广播。 有一天,忽然接到队里通知:分红了! 大家都跑到会计室,各自领取自己的“薪水”。由于是下乡的第一年,我们知青的工分都很低:在屯子里干活的每天只有6分,上包的可以跟当地人一样,每天11分。我只领到了140元。不过我已经很高兴了,毕竟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靠自己的劳动挣到钱。 憧憬着当我把这钱递到母亲的面前时,母亲该是多么高兴,我的心里又该是多么自豪。同样下乡去了邯郸的我的jiejie早就在信中说过她那里很穷,年底不可能分红,甚至有可能会分一身债。据说她们下乡的地方有可能出一天工的工分是负数,辛苦一年,工分越多欠款越多。 更让我高兴的是:企盼已久的家里的挂号信终于到了。我拿着信急急忙忙的去找书记七十六请假。七十六同意了,还答应安排一辆马车送我。 与我一起走的还有柯华。我们很快的收拾好了自己的东西,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回家需要带些粮票。临走前,我去队里领粮票,但队里没有全国粮票,内蒙粮票也不多。没办法,我只得领了几十斤内蒙粮票。人们的口粮本来就不够吃,我家又凭空多了我和jiejie两张嘴。家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