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节 分红 (第2/2页)
的状况可见一斑。 内蒙粮票在天津是不能用的,只好带一些粮食了。我到仓库领了40斤白面。仓库里还有公社粮食局生产的挂面,虽然不如天津的好,但终归是粮食,也领了十斤。 第二天一早,大王柱的马车就拉着我们上路了。马车不是专门送我们俩,他要去大石寨办事,送我们只是顺路。路上很冷,我穿上了政府发给我们的黑色光板大皮袄,我还戴上了同样是政府发的大皮帽子。柯华说这皮袄和皮帽子穿回天津不好看,就把皮袄和皮帽子留在了村里。 从我们屯子到乌兰毛都有180里路。马车跑一阵儿,就要慢一阵儿,让马匹休息一下。时近中午,马车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这里是农业区,村子周围是大片的收割完庄稼留下的光秃秃的土地。村子里静悄悄的,大概村民们都在吃午饭吧。 大王柱把马车赶进一个大院子,把马匹都拴在了马槽旁边。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我领你俩去找一家人家吃点饭,我去他们队长家,你们自己吃去吧!吃完饭就在那等我,我吃完去喊你们。” 说着,就领着我们向村子的西头走。走到一家的门前,他上前敲门。一位大娘把门打开,不知他用蒙语对那位大娘说了些什么,大娘笑了。满脸堆着笑对我们说:“来吧,进屋吧。”大娘的汉话很好。 我俩疑惑的走进屋。大娘热情的指着东侧的一间屋子:“进屋吧!” 屋里非常暖和,炕桌前的火盆上放着一只铝锅,估计里边应该是煮的砖茶。“上炕。炕上暖和。”大娘十分热情。 大娘拿来碗,给我们盛上茶。嘴里说着:“家里没别人,他们都不在家。我刚才已经吃过了,你俩吃你们的吧。家里没啥好东西,将就吃吧。” 我们喝了一口茶,大娘拿来了饭。原来是粘豆包。这粘豆包说不出是用什么面做的,白色的面,很粘。里面包的是东北特产的大芸豆。煮熟了的豆子并没有弄碎做成馅,就是整粒的豆子。没有糖,也没有其他调味的东西。吃了一口,哇!酸的。像是发面没放碱。实在是不太好吃。 吃吧,虽然不怎么好吃。估计时间早已过了中午,我们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我俩没有客气,大口的吃了起来。没有菜,我们只好用砖茶把那些东西送下肚子。吃饱了以后,大娘又给我们倒上茶,并拿出了烟笸箩,让我们卷烟抽。 我们抽着烟,和大娘搭讪起来。无非是关于我们是那里人、干什么去等等。 门外响起了大王柱的招呼声,我们站起来,跟大娘告别。我拿出一块钱和一斤粮票,交给大娘作为我们的伙食费。大娘说什么也不肯收。直到我们保证以后再到这里还来大娘家吃饭,并绝不再提交伙食费的事,大娘才十分不情愿的收下。 经过整整一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了距我们屯子180里地的公社所在地乌兰毛都。这里距大石寨还有大约30里路。我们回家的火车上午十点多从大石寨过。今晚是一定要住在乌兰毛都了。马车把我们拉倒公社招待所的一个大院子。我们帮大王柱卸了车后,他带我们去了招待所的食堂。 食堂的伙食很一般,大个的烧饼两个,外加一大碗鸡蛋汤,只要一毛钱还不收粮票。鸡蛋汤做的很好,有滋有味。这里人管这鸡蛋汤叫“甩袖汤”。不知这个称呼来源何处。 晚饭后,大王柱带我们来到公社招待所。我们没带介绍信,由大王柱为我们登记住宿。住宿费是他为我们垫付的。他回去之后可以向会计报销,然后,会计把账记到我们个人的账上,待明年从我们的分红款里扣。吃晚饭的钱是我们自己付的。 晚上没事,到供销社转转,顺便买些吃的带在路上吃。看到有蛋糕卖,就问售货员。售货员告诉我四毛钱一斤。正好买一些路上吃。在售货员为我拿蛋糕时,我发现有一块蛋糕烤糊了,就对售货员开玩笑的说:“这一定是徒弟烤的。” 谁知售货员一本正经的回答我:“对!师傅去市里开会去了,徒弟一不小心烤糊了。” “你说,师傅去开会了?这是你们这里自己烤的?” “是啊!这是乌兰毛都粮食局的糕点厂烤的。”售货员得意洋洋的回答我。 转天一早,大王柱就把我们叫起来,套好车就上路了。大家都没吃早饭。好在我这里有蛋糕,路上不至于饿肚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