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节 返回沙仁台 (第2/2页)
?怎么这么快就把粮户关系迁走了?我不信。” 黄德旦说:“你不信也没有用,反正现在你在队里干活也没有工分。你自己看着办吧。”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该怎么办了。纪文和严响也不能给我提出一点好的建议。我怎么办呢?纪文说:“我看你这事只能找知青办解决了。” 我一点主意也没有了,想想似乎只能这样办了。 天已经中午了,看黄德旦还没有离开的意思。我拿出那多半碗小米,对黄德旦说:“我们就剩这么多粮食了,要不,您中午就在我们这吃?咱们这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黄德旦再也躺不住了,爬起来走了。我们仨哈哈大笑着从面柜里端出铝锅,开始会餐。三只鸡,每人还有多半碗小米饭,已经不是够不够的问题了,而是吃得了吃不了的问题了。一碗小米可以做出三碗饭,这是我几年来在包里做饭得出的经验。 没想出好办法,第二天,我找到包玉龙,要他把大家的分红钱结了。由于我们许多人在去年年底回家前已经把分红钱领走,因此在许多人的账上并没有钱了,这里也包括我在内。 我跟他总共只结了700多块钱。我写了一个详细的名单,记下每个人的钱数。还有人是欠款的,帐面上的金额是负数,包玉龙想从其他人的钱款中扣除,我坚决不同意。包玉龙无奈,只得作罢。 我收起这700多块钱,但我并不着急走。黄德旦催促我赶紧回乌兰浩特,我趁机要挟他,找他要钱和粮票,他满足不了我的全部要求,最后只给了我一些内蒙粮票,并许诺给我一些粮食,我这才同意返回乌兰浩特,但队里必须派车送我走。 黄德旦不会为我一个人派辆马车去火车站,他要我等一等。随后的几天里,我领了点粮票,又领了几十斤小米,这次我没要白面,领了十斤公社粮站生产的挂面。 我还从仓库领了几张羊羔皮,我想用它给爸爸做一件小皮袄。临走时,我还从黄德旦的办公室里拿走了一条单人的羊毛毡,黄德旦看见了,但他什么也没说,他默许了。 要离开草原了,心里还有些留恋,总想买点东西留作纪念,最好的东西就是蒙古人穿的马靴了。去供销社看看,没有纯正的马靴,只有那种他们称之为坦克靴的鞋。 这两种鞋都是高筒的皮靴子,区别是马靴的靴筒是软皮的而坦克靴的皮筒是硬皮的。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在马靴的下边鞋后跟部位有一个坚硬的皮疙瘩,有人称它为刺马针,其实不是针,只是一个圆圆的皮疙瘩,骑马时用这个部位磕击马的腹部。在有马鞍子时就用它磕击马鞍韂。另外,马靴的底子都是皮的,而坦克靴的底子是橡胶的。 供销社里没有马靴,我对道恼说我想买一双马靴,道恼告诉我,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人穿马靴了,只是金桩子有一双旧的。我得此消息,毫不犹豫找到金桩子,提出我要买他的马靴。 谁说蒙古人不懂得狡猾,这金桩子就狡猾得很。他听说我要买他的马靴,先是说不卖,在我的百般要求下,他勉强的同意了,但是要40块钱。我好说歹说,他就是不肯让价。要知道,供销社里的坦克靴才卖17块钱一双,他这一双旧靴子就要40块,的确是太贵了。 他把马靴拿来给我看,靴子的确很好,虽说是旧的,但一点毛病也没有。我穿上试了试,有点小。我便以此为理由讨价还价。最终以32块钱成交,算是了却了我一个心愿。 剪羊毛已经结束了,队里急需把羊毛款交到公社银行里,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交给马车老板或是拖拉机司机,但每一次都会被他们以各种名义用去上百块钱甚至更多。这一次,黄德旦想利用我们的女知青的单纯、胆小,把钱送到公社银行,料这些小姑娘也不敢动这笔钱。 恰巧公社有一个会议要一个知青参加,黄德旦选中了杨淑去公社开会并去银行。临行前,黄德旦告诉她到银行后手续该怎么办。队里的拖拉机送他们去公社。黄德旦劝我跟拖拉机一起走,并保证让拖拉机把我送到大石寨。我答应了,随杨淑一起上了拖拉机。 路上,我跟杨淑商量取一些钱,杨淑不敢,我也不敢太勉强她,见她实在不愿意也就算了。拖拉机把我送到大石寨。在车上,我掏出那700多块钱,数了数,又拿出那些人的名单,仔细的核对了一遍,确定无误后,又把钱装进了裤兜里。 回到乌兰浩特,我先赶到柴油机厂,把那700块钱按照名单发放下去。我把我刚刚买来的那双马靴、还有在沙仁台领的粮食、羊皮等等,统统装在了一个箱子里,到火车站托运回天津了。那双马靴我穿着小,我想把它送给弟弟穿。 第二天,我便找到知青办,在那里,我对他们谈了我的遭遇,一个女办事员告诉我,她们一定会跟柴油机厂交涉这件事,让我先回去等待几天。 回去?回哪儿?我没处去,晚上我只好还到柴油机厂的宿舍里去睡觉。好在我在这厂子呆过几天,厂里门卫对我的情况不了解,没有查问就放我进厂了。 白天我又去知青办,到了吃饭时间,就回到柴油机厂食堂去吃饭。厂食堂里卖饭票的是一个天津知青,在我们之前进厂的,名叫刘秀华,一看就知道她的年纪比我大。 她见到我之后非常热情,我对此十分奇怪,素不相识,为什么对我这么热情呢?她没等我问,就主动告诉我,说我长得像她弟弟。 既然是这样,那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我一帆风顺的换好了饭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