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千古第一 (第3/3页)
。
徐州保住了,百姓将这道“救命堤”称作苏堤,感念苏轼的善举。 后半生,苏轼漂泊不定,即使在最黯淡的低谷期,他仍胸怀天下事。 在黄州时,他听闻岳鄂民间流行“溺婴”的恶俗,便成立“育儿会”,捐钱捐粮,救活无数弃婴。 惠州生产力落后,他改良农具,教授先进的插秧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儋州文化凋敝,他办学堂,兴儒学,培养出岛上第一位举人和进士。 居朝堂之上,就献安邦定国之策;处江湖之远,便躬身为民。 苏轼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光辉,直至暮年都从不曾熄灭。 他经历世态炎凉后,仍锐气不减,遭受挫折后,仍不向平庸低头。 这大抵就是人到中年的最好状态:命运重锤一次次把我们击倒,可我们会再站起来,再出发,矢志不移地去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苏轼最大的魅力,不是让内心被环境吞噬,而是超出环境,以内心的光去照亮生活的路。 苏轼用后半生教会我们:日子的好坏不在于生活的环境,而在于对生活的感受。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某夜,苏轼从梦中醒来,推开窗户,坐于窗前。”王子昊讲到了苏东坡人生的最后一刻。 柳悦悦心中一阵紧张。 溪亭少女的人物传记字数并不多,二十多三十万字。 苏东坡的传奇一生,在王子昊的讲述下,大概也就这么些字。 而这段时间,柳悦悦听的次数和时长较多,她预感这个人物随时会迎来大结局。 这一次,她更是感觉到,苏轼的一生,今天要走完了。 百感交集,依依不舍,就像跟自己喜欢的人分别,那种感觉很难受。 “你猜,苏东坡为什么起来,梦到了什么?”王子昊忽然问柳悦悦。 柳悦悦一愣:“梦到过去的一生吗?” 王子昊摇头。 “梦到自己大限将至?”柳悦悦又猜道。 王子昊说道:“他梦到了结发妻子。” 柳悦悦心中的某根弦被拨弄了一下似的。 “在窗前坐了很久,苏东坡摊开金粟笺纸,研起磨来,动作有些吃力,但很认真。”王子昊说道,“没多久,研好磨,他干枯的手提起毛笔。” 随后,有千古第一悼亡词之称的《江城子》出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写这首悼亡词的时候,四十岁,结发妻子离世十年。 但在王子昊的故事里,是主人公生前最后一首词,写罢《江城子》,主人公溘然长逝,结束了六十一岁的一生。 《江城子》的出现,加上故事戛然而止,猝不及防的大结局,柳悦悦震耳发聩,有些接受不了。 这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阕写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 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苏东坡传记》讲完大结局后,王子昊便丢下柳悦悦一个人坐在别墅后花园里。 对症下药,至少一段时间内,柳悦悦不会再想听故事,也就不会烦他了。 《苏东坡传记》的结局有点意难平,够柳悦悦消化十天半月的。 讲《安徒生童话》或《格林童话》,她不是老睡着,就是很痛苦的样子。 王子昊很无奈,女朋友都发话了,jiejie怀孕期间,情绪不稳定,辛苦他顺着点。 刚从后花园来到前庭,王子昊就看到酒店的车子从外面驶进来。 他掉头就想回屋里,上楼找女朋友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