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_216,因为英雄二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6,因为英雄二字 (第2/5页)

陈知年一眼,不陪男朋友而和几个男同事在聊天,有什么就不能在公司说?

    非要大晚上的在外面说。

    现在的年轻姑娘越来越不懂避讳。不管什么关系,都要懂的避嫌。

    陈知年满头黑线,不死因为外婆不善的脸色,而是因为外婆随口而出的土俗小名。

    吴慷几人有些惊讶的看着陈知年,这个接地气的小名,莫名的让人有些想要发笑。

    陈知年抿抿嘴,“外婆,你吃饱了?”

    “早吃饱了。粥好吃,就是太大风了,吹得头有些痛。”外婆摸摸额头,“晚上的风有些冷。”

    “那我们回去?”或者是外婆想要去哪里逛逛。

    陈知年真怕外婆又想去哪里逛逛。

    说真的,她的双腿好像被灌了铅,走不动了。

    太难了。

    “听说羊城有夜市是不是?夜市的东西特别便宜。”外婆也是听村里出来打工的年轻姑娘们说的,说夜市的东西超级便宜,简直就是不要钱的随便捡。

    很多漂亮的衣服三元五元一件。

    陈知年双腿一软,“明天吧。今天太晚了。外婆,你要在羊城住半个月呢,不可能一天就逛了所有的地方是不是?”

    “我还以为越晚东西越便宜呢。”就好像圩日的东西,就是越晚越便宜,因为小摊老板要赶着收摊回家。

    很多想要捡便宜的人,就会等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才开始趁圩,这样能买到不少的便宜货。当然,这可没有什么‘好物沉归底’的说法,一般圩日最后剩下的都是被人挑挑拣拣后的。虽然便宜,但想要多好是不可能的。

    “不会便宜多少的。今晚卖不出去,明天继续卖。”又不是水果一类容易坏的东西。

    在羊城,很少有人在街边摆摊卖水果,但是挑着箩筐穿街走巷卖水果的人倒是有不少。也有人用自行车,拉着两个装满水果的竹筐叫卖。

    外婆有些失望,“好吧。等明天。”

    “那我们回去吧。”陈知年也不想留在船上吹风,现在的她又困又累的。

    回去的路上,陈知年一边打着呵欠一边捏着小腿。

    外婆很嫌弃,“真没用。还不如我一个老人。”

    陈知年委屈,“外婆,你不是一般的老人啊。”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带着一家子一个不少的活下来的人,怎么可能是一般人?

    别看外婆身材娇小,绝对有一颗强大的心。很多时候,在面对绝境、困境时,女人比男人更坚韧,也更容易接受现实。

    “大妹,你以前不是这么弱鸡的啊。”外婆的嫌弃明晃晃。

    陈知年委屈、幽怨,“外婆,我这不是弱鸡,是娇弱。”

    外婆直送陈知年两个字‘呵呵’。

    陈知年郁闷啊。

    接下来的两天,陈知年和周辞白带着外婆和几位老太太逛羊城,每天都早出晚归。早上六点钟出门,然后晚上十点才回来。

    陈知年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拍照。

    从外婆到羊城,陈知年已经用了十几卷胶卷,也让照相馆帮忙洗晒出一批照片。外婆在看过照片后,拍照更加的疯狂。

    看到街边的一个新垃圾桶,也想要拍照。

    陈知年真是无语了,但谁让外婆喜欢呢。

    外婆高兴就好。

    别说是站在垃圾桶旁边拍照,就是外婆想要站在桶内拍照,陈知年也只能支持。

    后来,周辞白接到医院的电话,说人手不足,忙不过来,让他上班。陈知年就一个人带着外婆和几位老太太逛羊城,看羊城风景,拍照。

    周末,周辞白的外公和舅舅请陈家人吃饭,两家人正是见面商谈婚礼事宜。

    陈知年的爸妈也从东莞过来了。

    虽然赚钱重要,但女儿的婚事更重要。陈知年是爸妈的第一个孩子,感情总是不一样的。虽然从小到大,他们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很少,但爱却不会少。

    如果不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他们也不会背井离乡的在外辛苦打拼。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把孩子留在家里,最难过的也是他们。

    但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给孩子们赚学习费,他们只能狠下心来背井离乡。好在孩子也健康平安的长大了。

    女儿长大了,能嫁人了。爸妈心里既高兴又难过。高兴是因为女儿终于长大了,要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了,难过是舍不得,也是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操心和担忧。

    怕女儿遇人不淑,更怕女儿所嫁非人。

    怕她过得不好,怕她将来生活难过。

    很多很多,各种复杂的情绪糅杂在一起。

    当然,更多是高兴。

    在看过周辞白家后,爸妈就更高兴,更满意了。虽然外婆嫌弃周辞白家太小,但爸妈却是知道羊城房子有多贵的。

    周辞白能买这样套房子,说明他是有能力的,女儿跟着他以后也不用吃苦受累。

    至于男人坏不坏的?

    呵呵。

    这和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