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又要被采访了 (第1/2页)
《燕园杂谈》的第一本样刊出炉之后,先由编辑部众人再度校审了一遍。 确定没有勘印、排版与文字错误之后,再由聂子航送到继中老师手里,请他上交校方过目。 《杂谈》虽然还没成为校刊,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得到了校方支持。 且又有季老的来稿,走一遍流程还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边,收到样刊的季老正坐在办公室里,戴着老花眼镜迎光打量着杂志封面,不一会儿,笑着点了点封皮: “继中,聂子航这个小子可真是了不得啊。” 黄继中不明所以,问道:“这话怎么说呢,是这杂志办的很好吗?” “不谈这杂志的好坏,你知道这封面原话出自谁手么?” 黄继中在办公桌对面起身,快步绕了一圈,打量道:“这我还真不知道,就这么掌眼来看,能看出美术技艺不俗,若是刨去印刷的油墨损毁,原画只怕更加细腻。” 季老笑道:“这可是陈湫草的画作。” 黄继中当然听闻过陈湫草的大名,一时惊讶到合不拢嘴:“这……” 季老说道:“1949年他任上沪美术馆馆长的时候,我正好也往上沪走了一遭,他送了我几篇随笔山水,我也以礼回赠; 五几年开头的时候,徐悲鸿先生担任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陈湫草任理事,直到徐先生逝世。此后因为一系列事件,他短暂封笔了一段时间。 如今虽也时常作画、写生,却不肯轻易把手迹公之于众,最近的一副正式作品,还是那副《乐园在望》,如今悬挂于大会堂之内。” 美术界的事情于黄继中而言实在陌生,除却陈湫草的大名,对其生涯、往事一概不知,更不曾有幸谋面。 他细细听罢,点头间又有所疑惑:“您说,这湫草先生既然居住于上沪,又十分珍摄手迹,子航是如何弄到他的画作的? 难不成……是从哪儿地摊上淘来的失作?” 季老大笑了一阵,向黄继中解释道:“你不知道缘故,如今陈湫草在燕京短居,我请托他替燕园写生一副宽景,好做未来校园修葺装饰之用,他应允了。” 黄继中恍然,欣慰一笑道:“原来如此,这么说,子航同湫草先生倒是十分投缘啊。” 季老面中含笑,翻开了《燕园杂谈》的第一页,注视着聂子航写下的创刊寄语:“我对这小子,也是愈来愈好奇了。” …… 就在季老与继中老师谈论聂子航的时候,正在教室上课的他忽然发现了一点端倪。 这是上午的第一堂课,课时才刚进行到一半,室外就不时有其他科系的学生探进头来。 有的胆子大的学生干脆从后门走进,坐在后排开始听讲。 要说跨专业听课,无论在当下,还是后世,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然而聂子航现在讲的这堂课,正是《英文研学考志》,上课内容极其枯燥无聊。 就连那些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同学,也干脆选择用这堂课的时间去图书馆抢座,任课老师更是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连有课时的同学都选择了逃课,又怎么会吸引其他专业的同学来旁听? 聂子航备觉古怪,但一时又说不上来有什么不对劲。 时间很快溜走,铃声一响,台上讲师拿着课本喊下课,正义凛然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