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精神_第十章 法与攻击力的关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法与攻击力的关系 (第4/5页)

。事物本质决定的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件是防备不过来的,不像生活中的偶然事件那么容易挽回。

    然而,沉重打击查理的是他自己,不是事物的本质,也不是命运。

    他总是根据自己效仿的某个版本去做事,而不是按照当前的形势去做事,而且他学得完全变了样。他原本完全可以成为亚历山大手下最杰出的士兵,尽管成不了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的计划非常合乎事理,所以才会成功。在战法及武器方面,希腊人很有优势,这一点从波斯人入侵希腊失败、阿偈西劳[372]征战胜利和万人撤退等事件中都可以得到证明。何况,极为强大的波斯人对自己的错误非常不容易纠正,大家对此都很清楚。

    当时,希腊受一个首领的统一指挥,不可能被分裂,波斯人也就无法以此来削弱它了。这位希腊首领认为,消灭久已存在的敌人、激起征服亚洲的欲望是不让希腊人看出自己受到奴役的最好办法。

    如果一个帝国受着世界上最勤恳的人民的教化,人们信仰宗教,开垦土地,使整个帝国的土地富饶、万物丰富,那么敌人就有机会在这个国家生活下去。

    国王们深切地感觉到,战争失败让他们白白受到了侮辱。我们从他们与生俱来的高傲可以轻易看出,接连不断的战争会使他们迅速倒台,但他们丝毫不去怀疑自己的伟大,因为他们身边一直有拍马奉迎之人。

    亚历山大的计划不仅做得好,而且得到了很好的执行。他迸发出如火一般的激情,迅速地行动起来,他的身上闪烁着一种理性的光芒——我大胆地使用这个词语。也正是这种光芒,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所有人都会谈到他那理性的光芒,不管是那些故意把他的历史写成小说的人,还是那些比他更机敏的人。暂且让我们无拘无束地去议论吧!

    第十四节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离开之前,不仅稳住了马其顿,使其完全有能力抵抗附近的蛮族,而且征服了希腊人。正是为了执行自己的伟大计划,他才征服希腊人的;斯巴达人再也无从施展自己的嫉妒,为了不让陆军与水师失去联系,他攻击沿海省份,让陆军沿着海岸线进发;他很善于运用纪律,所以才控制了很多军队,并拥有充足的给养;他尽其所能地去取得胜利,因为胜利可以让他得到想要的一切。

    他知道一次失误就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所以他在开始执行他那伟大的计划时,很是谨慎,不允许自己犯一点点错误。在命运的安排下,他顺利地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来,很多时候他便开始运用自己那超人的胆略。他先是进行了一场战争,征服了特利巴尔人和伊里利亚人,尔后才出发远征,那场战争类似于后来恺撒所进行的高卢战争[373]。在回希腊的时候[374],他“万般无奈地”占领了底比斯。为了让底比斯人来向他求和,他在底比斯附近安营扎寨静静等候,底比斯人加快了自己覆灭的步伐。在进攻波斯海上力量时,帕墨尼奥显示了自己的胆识,不过,亚历山大在谋略上则更突出一些。波斯人的水师占据着很大的优势,于是他便迫使波斯人离开海岸,使其水师无法发挥作用。提尔[375]不仅拥有商业,而且拥有船队,这个地方基本属于波斯人,也是他们不愿失去的一个地方,这个城市却被亚历山大践踏了。埃及因为大流士[376]把大量军队集结在另一个地方而成了一座空城,于是,埃及也被亚历山大占领了。

    亚历山大在渡过格拉尼库河之后统治了希腊各个殖民地,又从伊苏斯战役中得到了蒂尔和埃及。整个地球也在阿尔贝拉战役之后成了他的囊中之物。

    伊苏斯战役之后,亚历山大把全部心思投在了巩固和整顿新征服的地方,大流士逃走他也置之不顾。他在阿尔贝拉战役后,对大流士紧追不舍[377],直追得大流士在他的帝国里无处可逃,在任何城市或省份都不敢停留,一到就必须马上逃跑。亚历山大行军打仗异常迅猛,迅猛得让人怀疑这个世界帝国不是通过战争得来的,而是希腊运动会运动员手中的奖品。说过他进行征服的手段后,我们再来说说他对自己的征服成果是怎样巩固的。

    他一直努力让希腊人和波斯人融合起来,不再区分什么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对有些人让他把希腊人当成主人,把波斯人当成奴隶的看法丝毫不赞同[378]。他对波斯人曾有很多片面见解,不过那都是为征服波斯人而准备的辩解之词,在征服波斯后,他接受了波斯人的习俗,抛弃了那些片面见解,不想让波斯人因为改用希腊人的习俗而受到伤害。也正因如此,他才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极为尊重大流士的妻子和母亲。亚历山大逝世后,被他征服的所有人都悲痛不已,被他推翻的王室也痛哭流涕,由此可见他作为一个征服者、一个篡夺者,是多么的非同一般。他的独特正在于此,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位征服者能这样自吹自擂。

    采用通婚的方式使两个民族融合在一起,是巩固征服成果的最好办法。亚历山大挑选了许多被征服民族的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妾,他还要求他的大臣们[379]都按他的做法去做。剩余的马其顿人都以他为榜样,效仿开来。这种婚姻得到众人的认可,不仅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