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吞金兽不好养_第两百八十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六章 (第2/3页)


    按照这个思路,小米对标的企业包括小鹏,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企业。

    包括最近正在不断进行品牌上拔的哪吒汽车。

    车企对20-40万区间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爱它的市场空间巨大,恨它竞争也异常激烈。

    所以有人认为,小米不该从这个领域入手,但也有人认为,小米的战略无比正确。

    抛开对错不说,这可能是小米当下最理性的决策。市场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阶段。

    小米肯定不能从高端入手。

    首先从基因上来说,小米本身没有造车基因,不管造车工艺还是生产品质,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去积累,但去年电动车销量已经突破了10%的临界点,后面几年处于飞速发展期,没有太多时间给小米去单独沉淀。

    蔚小理等企业普遍成立于2015年前后,真正交付基本都在2018年左右,彼时华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还没有成熟,市场竞争还不够激烈,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打磨产品,供应链体系、经销商网络等,并且消费者对高端车型的容忍度也很高。

    但是小米今年交付的时间窗口,业内对其市场容量,预估是八百万辆,彼时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如果没有点真东西,很难获得消费者青睐,反而会毁了品牌形象。

    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低端市场,暂且将其列为15万以下的市场,这片领域没有技术壁垒,此前坚持低端市场的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都逐渐没有了声音,并且15万以下和高成本的智能化投入有悖。

    排除下来,小米只能选择中端领域入手。

    所以小米目前的思路也比较清晰。性价比、大众化、平民化……一直是小米的基因。

    谷坯

    而现在,电动化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包括,电池成本、快充,充电网络布局等。小米完全可以不受电气化技术限制,通过此前积累的软件优势,强化品牌的智能基因,先在中端市场站稳脚跟,再图后进。

    但是外界思考的一个问题是,2025年,小米是否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目前看来,应该问题不大。智能电动汽车的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电动和智能。

    2025年,电气化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相关的产业链配套已经逐渐成熟,这能最大化的迎合小米性价比优先的策略。

    而在智能化层面,小米本身在手机领域积累了大量的软件优势,比如智能座舱领域的语音控制系统,智能家居互联等,可以直接拿来为其所用。需要大成本投入的就是自动驾驶方面,小米做的是两手准备,一方面自建自动驾驶团队,另一方面投资momenta等自动驾驶公司,并且前期也可以先采取供应商的方案。

    小米汽车之前宣布落户首都经开区,涵盖研发总部和销售总部。之后,官方发布消息,小米汽车工厂落地首都亦庄新城(通州片区)马驹桥智造基地(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预计630亿元。

    小米汽车整车工厂规划年产量三十万台,分两期建成,两期产能分别为十五万辆,今年首车下线并量产。

    小米汽车最终落户首都也在情理之中,小米集团总部在首都,相关产业链和配套资源都在首都扎根,汽车总部落在首都有利于协同管理,提升效率。

    就当时的市场容量而言,30万年产能有些保守。理想计划2025年产销突破160万。

    相较而言,小米汽车的产能还不到理想的零头。但就小米自己来说,这个数据还算合理,小米作为一个新生品牌,上市第一年销量期待值不大,30万的产量肯定有冗余。

    即便不够,这都不是大问题,比如后期如果小米的市场反馈比较好,现在有很多转型困难的传统企业,都在变卖工厂,小米可以直接接手,进行简单的改造就能快速投产。

    理想首都工厂就是接手的首都现代工厂。

    不同于其他新生品牌,需要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