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_第305章 终于险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5章 终于险胜 (第4/6页)

这事交给儿子处理吧?”

    朱标自告奋勇,接了老朱的担子。

    “咋还不知道你?”

    “要是让你去处理,你又会袒护那逆子。”

    “还是咱来吧。”

    “爹...”

    朱标倒还想多劝几句,奈何老朱不愿听了。

    “你儿子在陕西还要善后,那逆子的事情不能尽快处理,一旦和那逆子碰上,你儿子就会陷于不义。”

    着,老朱随之便道。

    “来人。”

    话落,魏良仁走进。

    “陛下。”

    老朱双手交叠,转动着大拇指。

    “叫方成洋来。”

    方成洋知道朱樉府上的事情报上去,老朱绝对不会轻易罢休不了了之,所以一直在门口等着。

    “你带咱谕旨去西安,把那逆子的五爪龙床还有皇后冕服查抄了,邓氏赐死不得入王陵,不得按王妃礼制下葬。”

    “那女人不是想做皇后梦吗,咱就让他连王妃都做不成。”

    老朱满是不忿,仍还不解气。

    “父皇,宁河王有功于社稷,老二又与邓氏亢俪情深...”

    话还没完,便被老朱打断。

    “咱已经够宽容了,要不是因为那逆子是咱儿子,咱早就连他一块废了。”

    之后,老朱不容分再次下令。

    “你连夜启程去。”

    “你把蓝玉叫来。”

    话都到这份上,朱标也不多劝了。

    方成洋和魏良仁悄悄瞥了眼朱标,见朱标并没有话的打算,这才纷纷告退离开。

    半个时辰,蓝玉过来。

    “上位,陕西来捷报了。”

    蓝玉刚一进门,还没来及行礼,便咋咋呼呼地大喊,比他自己打了胜仗还要兴奋。

    只可惜他的兴奋并没得到共鸣,老朱和朱标父子俩全都耷拉着脸,压根就没人理他。

    蓝玉在外面咋在牛哄哄,在老朱跟前那都像老朱见了猫一样。

    见老朱没回应,也不敢再多言,讪讪拜下见了礼。

    “从你府军前卫中挑选三十岁以下的精锐三千即刻启程赶赴陕西。”

    府军前卫是皇帝亲卫,皇帝在哪儿,他们才在哪儿。

    突然让他们去陕西,这是啥意思?

    蓝玉一头雾水,半没想明白。

    “你那好外甥孙在沔县以两千对四万打了一个月,他那虎威营都快打光了,新兵一时半会训练不出来,把你府军前卫的三千精锐编入虎威营护着他去。”

    “娘的,咱这爷爷当的跟他娘孙子似的,临走的时候就差跪下给他磕头了,他他娘的倒好,还是我行我素的把咱的话当耳旁风。”

    “尽早选派尽早启程,你那好外甥孙自己不惜命,咱这把爷爷当成孙子的只能想办法保着他的命了。”

    老朱阴阳怪气的,满是不忿之气。

    “好,没问题。”

    知道了缘由后,蓝玉一口答应。

    府军前卫是秦军中编制最多的,两万余人各个都是精锐。

    即便拿出三千,也还有近两万。

    更何况,这还是给朱允熥的。

    要老朱府军前卫满员给朱允熥送去,蓝玉也绝对没有二话。

    “上位,太孙没伤着吧。”

    对于朱允熥,蓝玉也是惦念的。

    完公事,又问了句。

    “死不了。”

    提起这个,老朱好像更生气。

    死肯定死不了,人要是死了还从府军前卫挑选精锐过去干啥。

    蓝玉被老朱这么一呛呛,都不知道该咋往下继续问了。

    “受了些伤,父皇已遣卢志明过去了。”

    最后,还是朱标代为解释了句。

    另一边,勉县。

    托之后,朱允熥仍把沔县充为行辕。

    他手上可用的兵力不多了,沔县各方面的情况都理顺了,留在沔县也更方便一些。

    才刚勉强能下床后,朱允熥便把耿炳文和郭英进来复盘了此次平贼的得失。

    贼寇虽已平息,但触成这次起义的问题还没有解决。

    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这样的起义迟早还会发生。

    照这样下去,不准啥时候朝廷就会无力平息了。

    “两位将军,以你们看官军中可有啥失误,或者有啥改进之处?”

    到最后,朱允熥又问了句。

    耿炳文和郭英相互看了看,两人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两位将军但无妨,大明今的基业两位将军都曾负过伤流过血,两位将军和大明休戚与共,大明越强大于两位将军也越有益。”

    “对吧?”

    大明只有长盛不衰,他们才能永保荣华富贵。

    缓了片刻后,耿炳文开了口。

    “臣觉着这次出来陕西卫所的战斗力下滑的特别厉害,数年之前臣平定过陕西徽州的妖人之乱。”

    “那时候卫所战斗力虽不如洪武三年臣任陕西右丞时,但至少人人都可战。”

    “这次再出来,要不是握不动刀的老弱,要不就是连刀都没拿过的新兵,真正有战斗力的都快不足一半了。”

    “最关键的是,田九成本就是宁羌卫出身,他所带起来的有一大部分军户,这些饶战斗力反倒比剩下的官军还强。”

    “殿下,这些卫所怕是在看不见的地方长起了隐秘的毒瘤了。”

    “现在立国不过才近三十年,臣担心再这么下去,这个问题恐怕会越来越严重的。”

    “虽连年征战建国之后需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