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9章 朱允熥的意见 (第2/6页)
县驻扎?” “数里之外就是田九成的老巢,别告诉咱你去沔县之前没想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被老朱直接戳破,朱允熥无言以对。 正准备认个错,哪知老朱随之又不忿道:“把咱的话当耳旁风屡屡抗咱的旨,还不就是知道咱惦念着你,不会真的把你咋样吗?” “往后咱也得学学你,心他娘的再硬些,你子爱他娘的是死是活,咱大明离了你子又不是榻了,咱干嘛为了你子折磨自己。” 老朱这么一,朱允熥连解释的余地都没有了,只能乖乖的认错。 “孙儿错了。” “孙儿往后保证不会再以身涉险,让皇爷爷担心了。” 老朱摆摆手,压根就不信。 “咱信你的屁话。” “陕西是如何善后的,咱有资格知道吧?” 老朱都没资格,谁还有资格。 “当然。” “从陕西折射出来一些问题,有些太过庞杂,要不您先睡上一觉,等您醒了之后孙儿再慢慢。” 老朱要是知道卫所的贪腐已不亚于文人,那暴脾气肯定收敛不住,又哪再会安心睡觉。 提议出口后,老朱没表态。 朱允熥这才把卢志明招呼到过来,道:“来吧,卢院正。” 对给老朱用药,卢志明很谨慎。 号脉用了一盏茶,开方子又斟酌了许久。 卢志明弄得慢,朱允熥也不催促。 本来是为让老朱好好睡一觉的,要是方子不合适引起其他毛病可就不好了。 方子开好后,朱允熥亲自去煎。 把药端给老朱后,本想等老朱睡着他再走的。 哪成想,老朱才刚喝了药,便催促着让他去帮朱标批奏章了。 老朱身边有魏良仁伺候,朱允熥也没再坚持,应下了老朱很快去找了朱标。 等过去的时候,朱标已批了不少,正一边瞅着奏章,一边活动着僵硬的脖子。 “父亲!” 朱允熥喊了声,上前帮朱标捏着肩膀。 “你皇爷爷睡了?” 朱允熥过来,朱标放下脖子上的手,专心瞅在了奏章上。 “皇爷爷药喝了,正准备睡了。” 朱标不置可否没再多,片刻过后招了招朱允熥。 “好了。” “拿些奏章批去吧。” 随着朱允熥对奏章批阅技术的炉火纯青,不知从啥时候开始就已经不用专门指定了。 每次批阅和老朱朱标他们一样,只需随便拿着一摞批就行了。 老朱年纪虽然大了,但在奏章批阅上面是有功底的,那效率估计能顶两个朱允熥。 没有老朱在,朱允熥和朱标两人批了大半,不过才批了一半而已。 “歇歇吧。” 朱标放下御笔,活动了一下筋骨,又招呼了朱允熥。 朱允熥应了声,坚持写完了最后一个字,这才起身站起坐到朱标旁边的软塌。 端起茶杯,润了嗓子。 放下后,道:“爹,奏章要一直都这样批,这怕很难执行下去。” “皇爷爷勤政,又有爹帮忙,等将来要让儿子一人批这么多,儿子还真扛不住。” “而且,后世之中很难保证所有人都能像皇爷爷和父亲这样,但凡碰到个慵懒的,或者年纪的,会连正常的运转都难以维系的。” 所有政务系于帝王一人之手,这可不是是个人就能担起来的。 “你有啥办法?” “恢复丞相?” 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桉后,老朱杀了胡惟庸后就严令后世之君不得复设丞相。 这么多年以来,朱标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么繁重的政务系于皇帝一人之手,后世之君会有人扛不住。 只是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始终没能想出合适的解决之法。 “不是。” “儿子以为裁撤丞相并没任何不妥,在丞相的问题上,是有君权和相权之争不假。” “但下是皇帝的,只有皇帝才会为保祖宗基业,平衡各方利益努力让下长治久安。” “而对于丞相来,不管是谁都多会为自身的圈子牟利,很少会有人在施政的过程中会主动让出自身利益。” 丞相自秦之前就有了,又有多少人留下了贤名的。 李斯不就因怕推崇儒家的扶苏即位会遵儒灭法,才会和赵高合谋篡改始皇遗诏,扶了二世胡亥。 扶苏和胡亥谁才是大秦合格的君主,李斯他不会不清楚。 朱允熥话落后,朱标也没表态,只静静等着朱允熥的下文。 顿了一下,朱允熥又道:“儿子以为不如把设内阁,也就是把目前现有的华盖殿武英殿等这些有才能殿阁大学士组织起来,让他们去批阅这些奏章。”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桉发后,老朱设春夏秋冬四辅官协赞政务处理奏章。 由于这些人都是从地方招募的所谓大儒,缺乏处理政务的经验,根本达不到老朱想要的效果。 洪武十五年,设立不到两年的四辅官便再次被老朱裁撤。 再之后,又分别设立了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文华殿大学士。 但这都是充当顾问身份的,只有在用得着的时候发表些意见,平时只需充当透明人即可,并没有处理奏章实际理政的权力。 听到这,朱标深思了片刻,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