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4章 跟着老朱种田 (第1/6页)
等了老半晌,老朱都没话。 朱允熥咽了口唾沫,卑微道:“朝廷准允士子举荐自荐,又没限制学识何等者参加,那些人来碰碰运气也正常....” “正常个屁。” 话还没完,便被老朱打断。 正常不行,不正常也不行,这到底要闹哪样嘛。 “那?” 既然猜不透,那只能问了。 “把倒五百名的考卷拿来。” 干啥呀? 朱允熥一时不解,愣了老半。 瞧着老朱眼神不善,这才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先应了下来。 “哦。” “好好好。” 职大学生还是很有眼力劲儿的,在朱允熥过去的时候已经把老朱要求倒五百名的考卷递了过来。 为了容易翻找,每五十名一沓,找倒五百名只要翻出十沓,然后找出最后一张就行了。 从职大学生手中接过考卷,确认准确无误之后,朱允熥这才递给了老朱。 老朱接过考卷,简单阅览后一把拍到了桌上。 “就这种水平,咱的内阁就是永远不组建也绝对不会要他们。” 见惯那些名流青史大人物的文章,这水平的确是像幼儿园的。 “后五百名的,杖责三十。” “明宣布结果的时候就执校” 五百人拉出来打板子。 那场面。 “有问题?” 朱允熥迟迟不话,老朱随即一眼瞥来。 吓得朱允熥连连点头,应道:“没问题的,听皇爷爷的。” 打的又不是他,他cao那个心干嘛。 更何况,那些人哪个没有浑水摸鱼的心思,打得一点儿都不冤。 “明的奏章腾出来,交于录取的五十人批阅。” 终于不用他批奏章了啊。 朱允熥眉开眼笑的,比吃了蜜都甜。 “你很高兴?” 朱允熥的高兴都挂在脸上了,老朱又哪看不出来。 “朝廷马上就要网罗到一大批人才了,孙儿是很高兴。”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才的建设,这批贤良之才,我大明必将蒸蒸日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朱允熥举着拳头振臂高呼,好像大明的崛起就在眼前似的。 “行了吧,咱还不了解你?” “就你那点心思,咱一清二楚。” “不就是不想批奏章吗?” “你子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得了便宜还卖乖。” 老朱给了朱允熥个白眼,直接戳破了他的心思。 被老朱点出来,朱允熥讪讪笑着。 正欲再解释几句,老朱开始赶人了。 “行了,少和咱嬉皮笑脸的。” “滚回去睡吧。” 朱允熥看看房间的座钟,已经是十二点多了。 上前搀扶起老朱,笑着道:“皇爷爷也回去睡吧,明日还要早朝呢。” 就老朱这年纪,真不是能熬得夜的。 “你子油嘴滑舌的,就是嘴上的好听。” 老朱叨叨咕咕的,还是跟着朱允熥起身离开。 瞧着老朱和朱允熥祖孙出门,朱标挥手打发走黄观等众人,随后静静跟在老朱和朱允熥身后,静静听着祖孙二人叽叽喳喳的闲聊。 大部分时候都是朱允熥在,然后被老朱回怼回去,朱允熥再可怜兮兮辩解。 把老朱送回寝殿,交由魏良仁照顾后,朱允熥这才随同朱标一块返回东宫。 在路上,朱标道:“孔家经由梁焕和吴斌举荐士子上来,足见他们心思并不安分,曲阜职大的势头太勐了,他们怕不会卧薪尝胆等着内阁士子发挥效力的。” “这必只是其中的一环,极大的可能会还留有后手,而且还是针对你而去的,毕竟要想打压职大的风头,从你身上着手是最快速有效的办法。” “孔家千年荣耀又岂能心甘情愿接受没落,以前孔克培只是和曲阜孔家争,他现在是衍圣公,眼里装的是整个孔家。” “你和孔家的接触也不少了,你皇爷爷让你派人去衢州接孔克培,是有让你向孔克培施恩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为让你在士气中赚些人气。” “但这并不能保证孔克培一定会念着你的提拔之恩,也不是所有士子一定会认可你的职大。” “人都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成长环境的不同在思想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职大再咋如何好,总有人把之称之是奇技yin巧。” “有的人一边嫌弃着庶民的不通教化,一边又吃着他们产出的粮他们纺出的衣。” “嫌弃他们不通教化,却又反对他们读书识字,吃着他的饭穿着他们的衣,还把他们种粮纺衣的工具称之为奇技yin巧。” “维护儒学的主流地位于皇家是有好处,但那些所谓的奇技yin巧要是被外邦习得,我族迟早会难以抗衡的。” “孤知道先有三皇五帝,又有夏商周,之后始皇帝的朝代更迭,日升月落春夏秋冬,万事万物总是在变化的。” “自始皇帝统一六国以来至今已一千多年了,终一王朝不再更迭皇帝也要没落,到了那时候或许会有一个全新的称呼。” 朱标被老朱培养了这么多年,在一些问题上的看法还是很有眼界的。 作为一个古人,能想到数百年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这眼界可不是一般的高。 最重要的,朱标在明知大力发展职大会使皇权受损的情况下,仍愿意选择前者,这境界不是一般的高。 历史上,被冠之以康雍乾三朝的盛世,在当时西方已初步崛起之际,仍自诩朝上国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