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_第322章 又被算计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2章 又被算计了 (第4/4页)

  至于各利益团体的纷争,还是尽量不要参与进去。

    军屯到底有没有贪墨,他一个户部尚书上哪知晓去。

    郁新不粘锅的回答,让铁弦很是不满。

    当着老朱的面,便投去了不善的眼神。

    户部掌着下钱粮土地,军屯和民屯差不了多少,哪个卫所的军屯产粮多少从民屯中就能猜出来。

    这些粮食能养多少兵,又是否需要朝廷拨粮,郁新他身为户部尚书能一点儿估算都没樱

    铁弦不善的眼神,郁新哪能感受不到?

    充目不见,仿佛没看到。

    茹瑺做兵部尚书的时候,好歹还为自己,为文臣的利益团体谋划。

    铁弦这愣头青可不同。

    以他眼里不容沙子的尿性,要是闷着头跟着他往下走,不准啥时候就进了死胡同了。

    “行了,你们报上来的军卒待遇咱再好好研究一下,你们几个准备一下随时准备去下面卫所吧。”

    这早在半个月之前就定下了。

    “喏!”

    蓝玉等人波澜不惊没啥变化,铁弦跃跃欲试表现的很期待。

    “铁弦你曾做过山东布政使,你直接去山东,你们几个自行商议,爱去哪去哪。”

    老朱最后补充。

    即便指派霖方,铁弦此行仍会困难重重。

    若是不指派的话,蓝玉那厮必会弄个问题最甚条件最艰苦的地方,让铁弦吃尽苦头的。

    别到时候铁弦到底是否有能力没检验出来,再一去不复返死在了外面。

    “遵旨。”

    特别给了他个熟悉的地方,铁弦不会察觉不出老朱的良苦用心。

    顿了一笑,道:“谢陛下。”

    很明显,铁弦最后这声道谢,无论是语气还是身上都散发着满满的斗志。

    “回吧。”

    “你们父子两都看看。”

    老朱把铁弦蓝玉等人打发走后,又把他们呈禀上来具体的书面奏报拿给了朱标和朱允熥。

    郁新在接触职大算数后,在户部钱粮问题的处理上引用了职大的阿拉伯数字和统计图表。

    有了这些,这些数字更显清晰。

    在这份奏报中,每个省多少卫所每个卫所多少军卒,有多少超了岁数的军卒,有多少超了年限的,按三等退役有多少,二等的又有多少,一等的又有多少。

    安排这些人退役,按朝廷计划的待遇需要多少钱粮,又需要多少个岗位。

    目前军卒子弟年满十六岁的有多少人,重新征召多少人能解决卫所军卒退役之后的空缺。

    这些并非空xue来风,都有详细的数字作为支撑。

    凡发现有出入之处,还可查阅原始资料印证。

    “这东西还挺好用。”

    “咱有多少卫所,又有多少军卒,这些军卒中又有多少能战的,根本不用咱再重新翻阅便能得出结论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自引用了职大的算数,老朱在处理这些钱粮问题上省心了很多。

    “那是。”

    朱允熥放下手中奏报,得意洋洋道:“算数那可是万科之源,不管学哪门学科都需算数来左证。”

    经常挤兑着,朱允熥都飘了。

    要是夸着,还不知得咋样呢。

    “行了吧。”

    “你那算数再厉害,这结果上你出一丝力了吗?”

    老朱一句大实话,让朱允熥哑口无言。

    他只传了算数的技巧,具体的每一项cao作,他好像的确没出过啥力气。

    “最后的数据也有了,你们以为具体如何实施?”

    老朱压下朱允熥,很快回归了正题。

    “虽按计划,服役满五年就能退役,但朝廷这计划一出,九成军卒怕会选择退役。”

    “湍人太多了,卫所怕连人都没有了,而朝廷若是不答应,那朝廷政策就会变成一张废纸。”

    “政策要公开,但不能放开退役,按这数据来,服役二十三年且年纪在四十岁以上基数很大,就连最大限度的都难以实行下去。”

    朱标先行以最大限度,表示了自己的疑虑。

    “既然这个无法实施,那就只能在卫所中规定人数了,北疆卫这些需备战的新兵人数不可太多,准允退役名额少些,其余的适当放宽一下。”

    “先从年纪最大服役年限最长的开始退,退多少就补充多少新兵进去,还要适当放宽父退子入的限制,给军户自愿选择的余地,也算是为将来全民皆兵打基础。”

    因为军卒待遇太低,一些老卒尽管年老,但为了保证子弟不用从军,一直都坚持留于军郑

    只命年老的退役,却不给予相应的优待,本来是一项好政策,最后也会失了其中的优势。

    所以,在安排老卒退役之前,朝廷的优待政策必须得一同下发,且让他们看到好处。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

    派军校培养起来的政*,一方面完成对军卒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宣传朝廷的优待政策。

    在安排老卒的退役问题,同时了解军卒们本身的需求。

    最终目的,是让所有军卒看到朝廷的善意,让他们知道朝廷所行之策是有利于他们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