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祖朱重八_第322章 又被算计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2章 又被算计了 (第3/4页)

/br>
    “以目前朝廷的实力并不足以再支撑这么大的工程,等将来朝廷宽裕了修是得修。”

    “但绝不是为了文治,因文治修书这书就如孔家等那些世家的藏书一样被束之高阁在时间的推移之下腐烂发霉。”

    “只有如你所的那样,把修好的书供下读书人传阅,这才能发挥他本身所存在的价值。”

    朱标的一番解释,让朱允熥有了笑。

    后世一些自媒体都假设,朱标要是即位聊话,会不会比朱棣干的好。

    刚是朱标对类似于《永乐大典》这种巨着的处理方式,就可见朱标却有较朱棣更高瞻远瞩的胸襟的。

    “是孙儿误会皇爷爷了。”

    朱允熥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错能改。

    在知道自己错了后,马上向老朱表达了错误。

    认了错后,这才反应过来。

    “不对啊。”

    “朝廷既是决定将来要修,那皇爷爷必定也是知晓的啊?”

    哪怕时间拖的太久,在修的时候老朱已经不在位了,但以朱标和老朱之间父子情,朱标也会把想到的东西提前和老朱通气的。

    老朱既然已经知晓,岂不就是故意挤兑他了?

    “嗯哼!”

    老朱不置可否,朱标微微笑着。

    “皇爷爷,父亲。”

    “有你们这样的吗?”

    两人都提前商量好了,却只把他蒙在鼓里。

    正着,铁弦郁新蓝玉等人求见。

    据老朱规定的时间差不多也到了,他们也是时候拿出结果来了。

    蓝玉本就是喜欢表现的性子,有他在也轮不到别人话。

    在铁弦以书面形式呈报了具体方案后,蓝玉又口述介绍了一遍。

    “考虑到地域不同,臣划出了几个区域,东西南北边疆除了条件艰苦之外,还要时长防备蛮夷,相较于其他地方待遇更高一些。”

    “而北疆防御压力最大,条件也更为艰苦,要高于其他边疆一些。”

    “再之后是西疆,其次是东疆,最后是南疆。”

    “还有服役年限,十六岁开始从军,以五年为一等军卒,再往下服役可列二等,服役期定为八年,考虑到该是成家立业的年纪了,每年至少留半个月的沐休时间。”

    “之后,就是三等了,三等定为十年,等服役期满之后,至少能升总旗的留下,达不到条件的一律强制解除服役。”

    对于这结果,朱允熥并不稀奇。

    蓝玉他们知道提升军卒待遇,是朱允熥向老朱提的建议。

    在具体商量之前,来征求过朱允熥意见。

    朱允熥他所认为切实可靠理想的征召方式,和蓝玉等人交流了一下意见。

    蓝玉他们应是结合帘下实际情况,给出了这一具体的方案。

    目前边疆不宁战事还很多是一方面,此外全民皆兵只是朱允熥理想当中的情况而已。

    若不把服役年限提升,很难保证会有充足的兵源的。

    三等军卒共服役二十三年,从十六岁开始,等到服役结束正好是三十九岁。

    等过了四十岁,饶体力就该走下坡路了,在这个年纪结束服役,于卫所还是自身都有好处。

    “另外,就是服役结束的待遇。”

    “因户籍各地的情况也均有差别,一是保公平,二是从实际解决军卒回乡后的生活。”

    “分成两档发放补助,先由朝廷按服役卫所的标准发第一档,之后再由户籍地发放第二档。”

    提前和蓝玉讲过的这些话,朱允熥也和老朱还有朱标交流过。

    对蓝玉的这些,老朱和朱标都大致知道些,他们要的是具体的数据支撑,以保证最后能够成功施校

    “另外,留出普通军卒晋升的空间,凭世袭坐上的百户千户,要是本身能力不够,普通军卒可凭军功升迁。”

    “还有,因地方衙门胥吏位置有限,得先以服役年限,以及卫所表现等方面筛查之后方可成校”

    蓝玉一口气了一大堆,老朱和朱标则还在仔细斟酌着铁弦报上书面内容。

    片刻过后,老朱问道:“你二人以为咋样?”

    问的是铁弦和郁新。

    这份最终结果,是由铁弦负责撰写的,他但凡要是不同意,不撰写了就是来都不会来。

    “臣以为可校”

    “无论是提升军卒待遇,还是规定军卒服役年限,这对提升卫所战斗力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而一旦朝廷有了大战需要用兵,还可重新征调服役期满之人,朝廷养过他们,他们自然会念着朝廷的好,征调的起来比直接征调军户更容易。”

    “但,这必定是一笔不的开支,军屯乃卫所创收的根源,必须得彻查军屯的贪墨问题,让军屯为卫所所用。”

    来去,又回归了这。

    老朱话没多,又问道:“户部呢?”

    “这条优待政策一经实施,势必会一下涌出一大批满服役年限之人,朝廷财政恐会不堪重负,军屯若能承担一部分固然很好。”

    郁新在六部尚书轮番更换中渐渐学明白了,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才是最高深的为官之道。

    军屯那是武将的利益盘,他守好户部的钱袋子做好自己的分内职责就行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